面对着大量需要换装坦克炮的坦克。熊大缜亲自坐镇坦克和坦克炮生产厂。以加快生产速度。满足换装的需要。这也是杨震为何坚持要将战役发起的时间。尽可能的延后到四三年最后一个季度。
除了部队的扩编、整训之外。还有大量的装备需要改装和维修。以减少后勤方面的压力。毕竟都是二手货和三手货。德制装备还都是战利品。都需要大量的维修。尤其是德制坦克。需要维修量还相当的大。
不完成维修。这些浑身上下全部都是战伤的坦克。根本就无法发挥战斗力。而且德美苏英四国坦克型号。也导致了坦克炮和机枪口径繁多。尽可能的将其更换为同一口径。也可以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战斗力。
装备部与军工部门。被杨震催的是脚不沾地。而作训和编制部门。也一样被逼的脚打后脑勺。随着美援与苏联转交的德制坦克。以及英国人从中东淘汰的二手货抵达。调整着装甲部队的编制。
考虑到此次会战的重点方向已经转向了关内。在军委作战会议结束之后。杨震将装甲部队训练重点。集中到了快速突击的方向。以及复杂地形下作战和运动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坦克城镇作战方面的配合训练。
同时着重演练了两翼钳形对攻。分割合围的战术。尤其是步兵师与装甲师。相互配合的战略、战术。坦克的浅纵深穿插与大纵深穿插配合作战。整个四三年前三个季度。除了整训新兵以及调整装备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这个上面。
所有的装甲部队。轮番拉到装甲兵合成训练基地。分别进行训练。各个装甲部队的各级干部。几乎是连轴转的忙个不停。夜晚要学习战略战术。白天要加强协同指挥作战训练。每个人恨不得一天最好有四十八小时。
各级干部被总部一周一小考。半月一大考的逼迫式的训练方式。都搞的异常紧张。这其中还要加着不断的装备调整。兵力配备调整。几乎所有的干部。都忙的焦头烂额。杨震也知道这么逼着部队会搞的很疲惫。但是不逼怎么出成绩。
不仅是抗联的干部。就是來东北整训的关内部队。也被拉到各个训练基地。进行战术合成训练。而且相对于还有一些老底子的抗联部队來说。关内部队的训练量更大。为了保证训练计划顺利执行。中央命令各个根据地都调派一名副政委一级高级干部亲自坐镇。
在整个训练之中。杨震从苏联人那里搞來的德国战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掌握着这个世界最先进坦克战术的德国军官。给予了抗联装甲部队相当大的帮助。进一步的完善了抗联的装甲战术。同时对营连排各级战术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改正。
经过大半年的疯狂整训。抗联的装甲兵战术。尤其是快速突破、地空火力配合。步坦协同战术。与四二年相比有了几乎是焕然一新的进步。如果之前自己摸索的战术协同方式。还有些不太系统的话。
那么在四三年。在德国人的帮助之下。最终实施了完善。当然抗联也不是全盘照搬德国人的装甲战术。在杨震的要求之下。调整的时候还是根据自己自身部队的特点与对手的不同。而德国人装甲兵工程技术人员。也手把手的带出了一大批的技术保障人员。
杨震调整了部队的训练方向。虽说沒有将关东军作为主要的作战目标。但还是将南满的关东军惊出了一身冷汗。尽管可利用的情报不多。但有限的抗联大规模的训练装甲部队快速突击。以及抗联装甲部队在不断扩编的情报。依旧(www.hao8.net)让梅津美治郎有些寝食难安。
他直觉的认为。抗联这是为彻底收复南满在做着准备。要不然美英两国给了他们那么多的坦克。他们怎么不调往关内战场。而是全部留在了东北。这不是针对自己。还能是对付谁的。
面对着抗联高悬在头上的装甲利剑。梅津美治郎除了想尽办法从日军大本营要來一批装甲部队之外。就是拼命的修建工事。加强反坦克火力的配置。同时重新大幅度的调整关东军的兵力配置。在容易被坦克突破的区域。增加了兵力上的部署。
原本为了避免四三年抗联全力南下南满。梅津美治郎是准备先下手为强的。但是抗联的装甲利剑。现在却是让他心存顾虑。不敢在有任何的大动作。不过日军大本营却严格命令他。必须要改变南满防御整体态势不佳的态势。
为了保证南满工业基地的安全。改变关东军在整体战略上有些不利的局面。日军大本营在四三年下半年。将日军除了部署印缅战场上的装甲部队之外。其余分布在本土以及太平洋战场上的装甲部队。全部调往了东北和华北战场。
而日军地面武器生产。在整个四三年重点也在反坦克火力与装甲力量方面。甚至宁愿动用认为是异常宝贵的库存。而削减了轻武器的生产。威力弥补产量的下降。原來不屑一顾缴获的美英轻武器。也全部被动用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