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章 旧事(2 / 2)

那年,她刚进宫,父亲再三叮嘱她要低调,宫里阴私手段多,父亲殚精竭虑,给她精挑细选,她一直小心翼翼,幸运躲过了多少次明枪暗箭。

当年生福王的时候,险象环生,好不容易保胎到了临盆,原先准备好的两个产婆,突然拉起了肚子,差点一命呜呼。

李妃阵痛发作,王皇后当着所有妃嫔的面,命她宫里的婆子临时在外面请了两个产婆。

不过幸好李妃有后招,她的贴身奶娘徐嬷嬷本就是个妇科圣手,才在险象环生的时刻顺利生下孩子。

这可多亏了李致远考虑周到,对宫里的阴私手段做了最周密的防备。

当时给她选奶娘的时候,考虑到了今后可能面临的所有危险,千辛万苦找到了一位青年寡妇,那寡妇身世也很苦,是个孤儿,被一位姓徐的女郎中收留,跟着抓药治病。

他的丈夫是常青国一个姓程的行脚商,一次意外被她所救,后二人产生感情,后二人结为夫妻,因常青国政局混乱,百姓流离,行脚商就定居在了建业国云州。

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她丈夫在回常青国的路上被害,银子被抢劫一空。

后来,她花钱托了人去寻,结果那人回来已是一具棺材,她伤心欲绝,但因肚中有了孩子,心性变的坚强,后产下一女取名程盼,正好碰上了正四处寻奶娘的李致远家仆。

李家管事婆子见她稳重端庄,还会看病,身世也很凄惨,就与女郎中商量想请她进李府,李府太太也刚生一女,二女可以结拜为干姐妹。

女郎中听说主家是远近闻名,古朴厚重、家风端正的李致远家,欣然同意,徐氏一听也觉的不错,就先以试用的名义进李府做了李淑妃的奶娘。后感觉李府根深叶茂,为了母女能有个终身的庇护,主动与李家老爷签了终身卖身契。

果然,李家待她非常好,她的女儿以李府干姑娘的身份嫁给了云州同里郡的一位七品知县做了夫人。

知县名叫冯启,出身贫寒,苦学多年,在二十八岁那年才中了个举人,因没有钱送礼,被安排到偏远的西北一个苦寒之地做县令。

冯启在西北坐了两年,勤政爱民,风评很好,又朴素俭朴,后来李致远去西北巡察时,偶然发现此人品性厚道,严谨认真,是个能做事不怕苦的。

在李致远的运作下,冯启任满就调到了云州相对较偏僻的同里郡,但比西北也是天上地下了,冯启很感激李大人的提携。对恩人忠心耿耿,为官也是廉洁清正,做了好多实事。

对身世凄苦的孤儿徐嬷嬷来说,虽然冯启已年过三十,但对自己自己的女儿来说,能嫁给知县不亚于鲤鱼跃龙门一般,对李家安排的这门亲事感激涕零,从此对李府和李淑妃更是忠心耿耿。

徐嬷嬷跟着李淑妃进宫前,李老太爷专门把她叫到身边,命她不得将自己的会医术本事露于人前,除非小姐危在旦夕。

李淑妃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宫里几年,所有人都只知道徐嬷嬷是淑妃的奶娘,却没人知道她还是医科圣手,正是这留的最后一招,在关键时刻救了李妃母子二人一命,不得不说李致远手段高明。

李妃在产房里顺利生下福王,那两个临时请的接生婆子也被徐嬷嬷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给封了嘴,竟然瞒过了王皇后和一众妃嫔。

王皇后后来私下审问那两婆子,那两婆子象是忘记了事般,问不出个所以然来,王皇后只得作罢。

自那以后徐嬷嬷这个关键人物越发低调,除了李妃,众人几乎忽略了这个人的存在。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