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得位不正的传言,当今皇帝才十四岁,教育方面也是个大课题。
与袁隗、杨彪一样,卢植也参与教授,私下告诉刘备:“当今虽然仰慕圣君之道,但是资质不太好,怕亲政之前,数年不能有所作为。”
刘备见卢植神色郁闷,“不太好”三字怕是相当客气的描述:“具体是哪个方面出了问题?”
卢植:“说来话长。”
原来何皇后、何进出生低微,提升又极为快速,对帝国各个层级权力运行缺乏足够的直观认识,又无家学渊源或者成理论的教育,内心矛盾同时交织着自骄与抹不去自卑,在袁绍的有意误导下,过分迷恋道德方正、学识出众的大儒,轻视帝王必要的素质。
大儒们学识自然没的说,怀着教出圣君的崇高理想,授以儒家大道。效果也很明显,新君宽仁儒雅、经学基础扎实,但除了见识过宫廷斗争,在国家治理、权术谋略、兵法韬略方面根本比不过同龄二千石子弟。
卢植:“简而言之,那些大儒有些迂腐。”言下之意,教出的学生刘辩也有些迂腐。
刘备安慰道:“诸位帝师之中,也就只有师尊深研兵法,还请师尊勉为其难。”
“为师晓得,有个博士公然在新皇面前质疑古文经学,皇帝还表示认可,为师也是被气昏了头。”
卢植也十分珍惜帝师的机会,不仅因为这是通向三公的捷径,何家、袁家给定心丸,更是马融之学、卢植大半生学问的传播和继承,对卢植本身学术地位的认可:“有个伴读跟当今一比,真是天上地下,当今要有那人一半悟性就好了。”
“哪个伴读?”
“新来那个守宫令,名叫荀彧。”
“师尊请小心,荀彧的妻子是故中常侍唐衡的女儿,和咱们当今陛下的唐妃是堂姐妹!”
“怪不得,怪不得何隅说荀彧是王佐之才。”
想当王佐之才可没那么容易,除了才干过硬,还必须有十二分业绩或过硬关系,君不见姜子牙70岁还在垂钓、冯唐易老难用、后世朱总理50岁还在计委做处长。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安邦定国之才被埋没者不凡几。就连出将入相的卢植本人,做了十多年尚书,几任郡守,持节统兵大帅,却一直当不上尚书令,有才而无王佐之机,心里牢骚也不少。
在卢植和大多数人看来,荀彧只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实践经验匮乏,能有多大才干?荀彧之前几乎都在颍川,本人不可能与何家有多大情分。被何隅称之为“王佐之才”,那就只能因为家中关系特别硬,何颙显然有些过了。
不久
有人把几年曹宋两家掌权时,何颙给曹操的评论“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翻了出来,与给荀彧的“王佐之才”评语对比。
在舆论看来,何颙两次大赞特赞与皇帝有裙带关系的年轻外戚,目的分别是攀附宋曹两家、何家,成为雒阳百官的笑柄。
尤其是自命清高的诸多党人,贬斥何颙攀龙附凤,为了向上爬不知廉耻。特别是袁术,之前何颙一直对他嗤之以鼻、不假颜色,如今总算找到机会,动用各种关系打压报复不遗余力。
一时间何颙名望大跌。
连带着荀彧、曹操两个当事人亦被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