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绞明 > 第265章 社学

第265章 社学(2 / 2)

由于老师人数问题,一次只能招收一个班级,等再三年过去,到时候一个学堂就可以有多个班级,可以每年都让适龄学生入学,而不需要三年一等。

学堂在惠州市一些地区招收学生没有引起多大影响,毕竟早前三年已经有过一次,但是在之外的地区学堂开始招生,直接在各地产生巨大影响。

读书识字,就算老百姓再“愚昧”,也懂得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家里若是出了一个读书人,就可以摆脱社会底层的身份,在老百姓们看来,只要是读书人身份都比他们高。

也是,即便在如今人民军统治区,只要是一个能够识字的人,能够轻松找到工作,赚到比老百姓辛苦种田还多的金钱。

现在机会来了,人民军在各地建立学堂,老百姓的孩子可以免费进入学堂读书,条件却非常的少,仅仅是年龄限制以及毕业后遵从人民军调配。

从老师口中,老百姓们知道这位老师的同学不是进入军队成为军官就是到政府成为官吏,也可以成为教书育人的老师,这种调配让想要送孩子到学堂读书识字的家长们非常满意。

基本上老百姓刚刚知道自家孩子可以报名进入学堂读书,就急急忙忙带着孩子到学堂报名。

人民军在治下各地建立八百多座学堂免费教授学生读书的事情在广州城造成更大影响,豪绅商贾们被人民军的大手笔震惊。

免费教授适龄人读书识字的事情不单单是人民军在办,元朝和明朝都有做过相同的事情。

元至元二十三年朝廷颁令:凡各县所属村庄以五十家为一社,设社长一人,“教劝农桑为务”,并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并以教劝农桑为主要任务,此为社学。

元朝灭亡,社学也一时停办;明洪武八年朝廷下令各地立社学,延请师儒以教民间子弟;正统元年朝廷令提学官及府县官对社学进行扶持和监督,社学中品学兼优者,可免试补为秀才;弘治十七年再次明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并规定民间幼童年龄在15岁以下者,应送社学读书。

明廷似乎对社学很重视,但实际实施情况却不怎样,单单是广东这边就几乎没有社学的身影,只有宗族和有些学文的人才会开办学堂,底层老百姓的孩子想要进入学堂读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明廷治下大概只有江西的社学发展比较好,主要是李梦阳、王阳明两人在江西大力推广社学,而明廷治下其他大多数地区,社学发展都非常的差,要是底层老百姓都会读书识字了,怎么也不会被地主和官府压迫剥削成这样。

</br>

</br>

最新小说: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