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明由我而校 > 第0138章 清丈田亩

第0138章 清丈田亩(1 / 2)

 魏忠贤把整理的修建南海子的名单交给皇帝查看,朱由校一见确实大吃一惊,竟然要一百万两银子。皇帝马上打退堂鼓,但是转念一想,这个方案一定是过度奢华了,可以减一减预算。跟工匠问询过后,朱由校砍掉大量一时用不上的建筑,只花三十万两修缮南海子。

尽管把造园子的预算砍到三十万两,底下的大臣们就开始上奏劝谏,翰林院的黄道周说:

国库之钱粮,应用于剿灭东虏,用于赈济灾民,使天下陷于水火中的人得拯救于衽席之上,然后有君父悠游之乐,才算得尧舜之君。

尧舜以天下为公。皇上春秋鼎盛、年富力强,正是宵旰勤政之时。大修园林,恐不符皇上孜孜求治之意!

皇帝认可这篇上疏的道理,但是他修南海子有训练军事的用途,这一点暂时不能告人。朱由校把黄道周的上疏呈给内阁首辅看,孙承宗在官场做事的游刃有余、大刀阔斧是依靠皇上的信任,当孙承宗知道皇帝决心修缮南海子的时候,他的底线是不能超过一百万两白银。结果只花三十万两,孙承宗是喜出望外啊!

对于黄道周的上疏,孙承宗思索了一下,说道:“这黄道周因为学识过人,得以进入翰林院做待诏。现在看来,他是个聒噪的文臣,有沽名钓誉之嫌。但仆佩服他这份胆识,自古历朝历代,庙堂上如果没有聒噪臣子,那个江山就要出毛病。”

朱由校对黄道周的上疏并不在意,他关心的是孙承宗的态度,看起来花三十万两白银修园子对他来说不算大事。

文华殿里,皇帝又看了福建巡抚南居益的上疏,说是大海寇颜思齐与荷兰人因为贸易的事开战了。朱由校批示可以想办法收编他们来彻底打垮荷兰人的舰队。

今年为了解决积弊多年的文恬武嬉政务懈怠现象,朱由校恢复了张居正创设的。这个“考成法”的内容是:凡皇帝谕旨交办,政府日常公务以及各衙门执掌之事,必须专人负责,限期完成。所做每一件事,其完成情况都要记录在册,以备查验核实。

以后所有官员的升迁,奖励或罢黜,都凭这本“考功簿”的档录作为依据。这项改革看似简单却很管用,自推行以来,京城各大衙门一扫过去那种疲疲沓沓冷水泡蘑菇的办事作风。每接手一件事,当事官员再不敢敷衍塞责。过去那种有令不能行有禁不能止的局面有了根本转变。究其因,是官员们害怕在“考功簿”上记下秽行劣迹,断了晋升之路。

考成法施行后,朱由校准备清丈田亩了,从山东、辽东、北直隶开始。辽东的清丈田亩是由熊廷弼负责,考虑到与鞑子发生战争的复杂性,熊廷弼可自己掌握清丈田亩的快慢。

北直隶的清丈田亩是由袁应泰负责,山东的清丈田亩是由袁可立负责,必须在天启三年结束。

京城附近的县由中央负责,比如说宛平县的清丈田亩由皇帝直接指派的宋应升负责。宋应升是科学家宋应星的哥哥,是个举人。朱由校考虑他才学不错,将他分配到户部做观政。士子进士及第后并不立即授官,而是被派遣至六部九卿等衙门实习政事,这就叫做观政。本来凭宋应升的举人功名,他是没有资格做观政的,真可算是捡了个大便宜。

观政半年做下来,宋应升把户部几十年的陈账翻了个底朝天,剔假求真缁铢必较,活活地提溜出一窝子硕鼠来。户部尚书李之藻靠着他提供的确凿证据,惩治了十几名贪墨官吏。宋应升也是有自己的抱负的,别的官员都是进士的底子,都高他一头。这个时候不努力还怎么有脸在官场待着。宋应升最怕的就是担心别人说他“占着茅坑不拉屎”,所以,只要部里碰上犯难事,别人躲着不肯干的,他都主动请缨。

在清流习气浓得化不开的官场,皇帝好不容易发现这样一位“循吏”,于是对宋应升破格提拔,任命他为宛平县令。今年,宋应升接下一件鬼见愁的差事——去宛平县稽查三宫子粒田的收成。

且说这宛平紧挨北京,青葱岗峦平畴沃野尽在万岁爷的眼皮子底下。因为靠得近,荣沾圣恩的事儿虽然有,但更多的却是道不得的苦处。别的不说,单道历代皇上给皇帝国戚内府貂踏等各类人物的赐田赏地,差不多就把全县上好的田土占去大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三宫子粒田了。

所谓三宫,即大内的乾清宫、慈庆宫与慈宁宫,这三宫的子粒田,在京畿有多处。宛平之外,尚有顺天府大兴县、河间府静海县、保定府清苑县等处。这子粒田的收项,称为子粒银。收上来由三宫主人支配,实际上是他们的私房钱。皇帝陛下、东宫太子和西宫太后平常要赏赐身边的内侍宫女,就从这笔钱里开支。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