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玄幻魔法 > 第一氏族 > 章七八一 出战

章七八一 出战(1 / 2)

 此番中原逐鹿,大晋兵力上的劣势显而易见。</p>

前些时候没能跟魏氏成功结盟,反而让杨氏用两座藩镇收买了魏氏,让自身成为被联合进攻的对象,晋军的处境无疑就雪上加霜。</p>

大晋兵马四十万,就算不施行精兵策略,顶多也就六十万兵马,河北河东的财力物力摆在那里,朝廷养不了太多战士。</p>

养得兵多了,将士素质会下降,甲胄兵刃水准也会下降。</p>

魏氏的关中虽然不富庶,但汉中产粮不少,而且蜀中乃天府之国,只要解决好粮食转运问题,根本不愁军粮。</p>

再加上与西域通商,获利非常丰厚。</p>

杨氏就更不必说,东南原本就是皇朝财赋重心,江南又多鱼米之乡,虽说岭南被刘牧之、刘新诚父子占着,但杨氏依旧可以靠明州、泉州等地通商海外。</p>

三家之中,杨氏是最有钱的。</p>

齐朝定都北地燕平,考虑的是防御塞北草原民族,如果是为了钱财富庶,南京金陵才是最佳的京师之选。</p>

故此,就算不考虑吞并天下,大晋朝廷也必须夺下中原。</p>

若是没有中原的人力财力作为补充,大晋可以说是相对贫弱,时间长了,要保持跟魏氏、杨氏争雄的态势,在物力上首先就会不足。</p>

大晋没有退路,赵宁同样没有。</p>

这回逐鹿中原,杨氏出动兵马五十万上下,论数量就已超过反抗军,将财大气粗这四个字演绎到了极致。</p>

张京部曲二十多万,再加上数量肯定不会少于反抗军的秦国大军,晋军的处境十分艰难。</p>

好在平卢军、义成军如今效忠朝廷,两者都是强军,虽然比不上反抗军的精锐,战力却优于寻常藩镇军。</p>

尤其义成军,有国战时期部分郓州军的底子在,只要肯奋力作战,足以成为反抗军的一大臂助。</p>

赵宁敢于在东线战场主动进攻,当然是有底气。</p>

“对方的兵力近乎两倍于我,此战不会很轻松,不过这也会是中原之战的常态,往后我们得一直在兵力劣势下作战。</p>

“但大晋争夺天下的优势本身不在兵马数量上,些许兵力劣势不足为惧。范将军,你部可做好出击准备了?”</p>

赵宁神色淡然地问范子清。</p>

范子清抱拳道:“末将所部随时可以出击。”</p>

赵宁微微颔首:“那便战吧。”</p>

......</p>

吴军侍卫亲军上将军陈雪陇,建武军节度使吴俊,建武军骁将吴廷弼,在听到反抗军大营里响起的号角声后,便跟众王极境高手一起,聚集到了半空。</p>

“范子清这鸟厮还真是目中无人呐,明知我们兵力两倍于他,又是以逸待劳,竟然还敢主动出营挑战。”</p>

吴军眼中闪着寒光,怒意浮现在眉头,对方这般小觑他们,明显是因为在邹县取得了大捷,这让他感到被羞辱,自觉面上无光。</p>

吴廷弼满脸通红,双拳攥紧,满心都是一雪前耻之念。</p>

陈雪陇淡淡地道:“晋军自渡河南下东进以来,所到之处无不克捷,义成军、平卢军望风归顺,兖海军丢盔弃甲,自然志得意满。”</p>

吴俊眉头一皱,正待说些什么,旁边一名文官已是率先开口:</p>

“陈将军是</p>

侍卫亲军六大上将军之一,所部皆为吴国精锐,征战楚地时立过大功,此番对上晋朝反抗军,该不会怕了对方吧?”</p>

此人一出声,自带一股阴阳怪气的腔调,好似看谁都不顺眼,也谈不上信任,吴俊心中不快更浓,但他竟然没有责备对方胡乱插话。</p>

对方有随意说话的权利。</p>

这是监军韩守约。</p>

前线将领无不厌恶监军,但又不得不给对方面子,因为比起手握重兵的武将,君王更加信任自己的眼线、大军的外人。</p>

君王总是对手握重兵的武将心怀戒备,齐朝时,宋治便往各军安插监军作为眼线,等到藩镇确立,更是派遣心腹宦官监军。</p>

后来魏氏造反,杨氏割据,各藩镇拥兵自重,在事实上无疑证明了武将的不可靠。杨氏自个儿就是藩镇起家,当然得防备实权大将。</p>

不过吴国是寒门士大夫治国,眼下双方处于你侬我侬的时期,暂时还不需要也不能让宦官掣肘、制衡臣子,所以监军都是文官。</p>

文官士大夫们对武将的抵触比君王更深,乾符初年,宰相徐明朗就是靠着文官掌握兵权这个国策,成为了一代权臣,势大于朝廷。</p>

“陈某何惧之有?反抗军胆敢出营,那就是自寻死路,韩大人看着便是,本将自会杀得他们丢盔弃甲!”</p>

陈雪陇冷哼一声,对韩守约没有好脸色,言罢又瞅了吴俊一眼:</p>

“吴帅,建武军方经大败,难免士气浮动,这主战的位置可否就交给我部?建武军只需为我部掠阵,此战便有大功进账。”</p>

吴俊气得鼻子都歪了,他才是东线主帅,陈雪陇这混账仗着自己是禁军将领,竟然敢对他指手画脚,教他做事?</p>

最新小说: 长生:我摸了系统的鱼 签到千年的我只想逍遥人间 圣庭时代,开局推演神话天网 最强孝心系统 我老婆是千面狐妖 一碗茶的岁月 再续前世情缘 剑月琴星 诸天:人在三部曲,以杀证至高 星武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