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领先四十年 > 第三章 这是哪儿

第三章 这是哪儿(2 / 2)

不过,那里好像进不去了,也不知道这神神叨叨的老道采用了什么样的障眼法,就是找不到。

“算了吧,”巫山有些失望:“你把我送出去。不过别在那里出现。进来的时候,好像有人注意到我。”

其实。那个班长家里是武学世家出身的,一身武功比青年时期的徐世友也不遑多让,感觉很是灵敏。

“你呆在北疆也不是事,”清风子总算有些人性化:“也罢,曾经有个门派在你老家不远,我送你过去。”

也不知道老道采用了什么方法,突然间,巫山就失去了知觉。

在他面前,自己就像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与一个成年壮汉,打倒自己就是秒秒钟的事情。

他心里有意识的时候,已经清醒过来。

麻辣隔壁,这里就一机耕道。

两条狗还在酣睡着,虎子有节奏地打着呼噜,布丁发出细密的呼吸声。

地里的庄稼,就像是秋收过后一样,枯死的玉米梗耷拉着脑袋矗立在那里。

黄豆叶子还有一抹绿色,那是枝尖的部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种庄稼不再是唯一的出路。

要搁在包产到户以前,包谷穗一掰下来,玉米梗就割得只剩下三四寸高的茬子。

就连那些玉米根茬子农民们都不会放过的,小孩儿会在放学后,用小锄头挖起来,磕掉上面的泥巴装在背兜里。

没有树木的地方,这都是冬天生火或者烧柴的好东西。

至于黄豆?青幽幽的叶子,都会用手捋下来,晒干了碾成粉末,作为猪饲料。

光秃秃的黄豆,没几天被连根拔起,在太阳下晒上两三天,用连盖打在上面,饱满的黄豆就会抖出来。

自然,黄豆梗也是农村上好的燃料。

农民们应该刚刚起来,还没发现炊烟。

有几个孩子在大人的呵斥声中恋恋不舍地爬出被窝,眼角还有些眼屎,迷迷糊糊开始读书。

这边是: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那边是: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有点儿像口技中写的: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刚开始只有一个孩子模糊不清的读书声,不大一会儿两个三个,四下都是孩子们的读书声。

就像另一个时空里,在巫山小的时候,农村的孩子早上读书的时候,都在比试谁的声音大。

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狗,这些家犬听到不熟悉的声音,就开始吠吠然。

一条狗开始叫,四乡的狗都开始叫起来。

整个山村活了过来,到处都是孩子的读书声,狗的狂吠声,间或有妞的哞哞声,羊的咩咩声。

作为侦察兵出身,巫山的观察很是仔细。

既然有山羊的叫声,肯定就是在山里。

刚才那老道根本就不由分说,把自己弄到这里来了,在哪个县哪个乡?

车子里,两条狗依然熟睡,巫山有些穷极无聊,不晓得往哪个方向走。

农村的机耕道本身就很狭窄,万一往前走没有路了就麻烦。

自己这辆车是吉普车不假,但车身有些宽,整个机耕道都快占满了,掉头都没办法。

“走,快走!”远远地走来一个老农。

他拿着一把蚊刷子,不停在牛身上轻轻打着。

粽叶子做的蚊刷子,夏天可以赶走在牛周围蚊子和苍蝇。

平日里,在放牛的时候,也用来作为赶牛的工具。

这口音?巫山有些懵。

听着像是巴蜀话,却稍有不同。

他敢肯定,绝对不是巫县话。

不管六区四区一区三区一线,还是北边的七区二区五区八区,说话的口音和这声音有天壤之别。

北边的四个区,说话的后鼻音比较重。

这老农说的话里没有前后鼻音,却带有浓重的卷舌音。

在巫县,就是卷舌的,绝大多数地方都念做平舌。

一人一牛慢慢悠悠地向车子这边走过来,浑然没有看到这么宽的吉普车。

歌剧刘三姐中,不懂农活的罗秀才就出过洋相。

罗秀才:听我言,家有千顷好良田,

耕田耙地我知道,牛走后来我走先。

他发现众人在嘲笑,马上改口:我说错了,是我走后来牛走先。

在放牛的时候,牧童骑着牛,牛就会沿着固定的路线到经常吃草的地方去。

老农们舍不得骑牛,跟着它们在身后走。

犁田打耙的时候,犁头或者耙犁架在牛的脖子上,人拿着牛鞭在后面吆喝。

看到老农越走越近,巫山禁不住用普通话高声问道:“老乡,这是哪儿?”(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 日月星事务所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 诱吻春夜 赶海:整个大海成了我的后花园 重生后,霍太太一心求离婚 吻红眸!揽细腰!冷欲魔尊太会撩 重生:拒绝当舔狗,女神校花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