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献帝的抉择(2 / 2)

献帝也犯了难,按理说曹操家世颇为显赫,他的太监爷爷曹腾伺候过四朝皇帝,并被桓帝封侯,父亲曹嵩,也就是曹腾的养子,曾任大司农,位列三公,曹操之前也是洛阳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殿军校尉,可以说曹家与皇室亲近之极,从这点上看,不卖曹操面子,实在说不过去。

但是这次长安之乱,救驾的乃是北海辛锐,这一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想尽办法救自己逃脱魔掌,其情谊非是一般,何况老太尉杨彪就在北海安身,以杨彪所言,北海不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来说,当真是个好去处。

辞了曹操吧,先前联合十八镇诸侯,挑起义旗讨伐董卓,现下又在汝南征讨黄巾,其忠心可悯,叫献帝不忍;辞了辛锐吧,这小将军年纪虽小,但一路行来,诸事用心,无论军政大事,都有建树,这正是自己要找的治世之臣,献帝又颇舍不得。一时纠结无比,只好将求救目光转向杨彪。

一旁随驾的杨彪见献帝看向自己,知道该替皇帝出主意了,躬身施礼道:“陛下,曹将军既然诚意拳拳,陛下也不能拂了忠臣之后的一番美意,但老臣以为凡事皆有主次,我等历经艰险到此颇为不易,陛下、和众同僚都已决议去北海听政,而北海孔文举、陈汉瑜等人都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因此老臣斗胆劝谏陛下以国事为重,先去北海将朝廷之政令整顿一番,广诏天下,再召曹将军前去觐见不迟。”

杨彪不愧人老成精,虽然和陈珪、孔融等人成天耍脾气闹别扭,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含糊,这个忠臣之后说得好有讲究,你曹操的父亲和太监爷爷是忠臣,你未必就是忠臣。再者朝廷不能因为长安之乱就没了动静,得赶紧回去,向天下各路诸侯发广播,说你皇帝还在,叫他们赶紧上表祝贺,这才是重点。

献帝点点头,道:“老太尉所言极是,朕自长安之乱后,至今数月未曾颁诏,朝廷大事不可荒废,就依老太尉之言,先去北海听政。”而后对荀彧道:“卿等的忠心,朕已尽知了,你便照老太尉原话回复曹卿。”

荀彧深感不妙,这杨彪可不是好惹的,不知他为何如此心向北海。原来杨彪从去年随辛锐到的北海,天下间皆不知情,这事说起来还要感谢郭汜、李傕,当初将杨彪驱逐之时,封锁消息,诸侯都只道当今太尉仍是这老头。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杨彪这老鬼更是不好对付,看来还是要从他这里下手,看皇帝对他言听计从,只要先说服杨彪,想必留下皇帝不难。

当下荀彧向杨彪施礼道:“老太尉雄姿不减当年,叫晚辈感佩不已,昔日彧之父辈皆与老太尉同朝为官,都仰慕太尉风采。老太尉方才所言之事,晚辈亦有一番考量,请老太尉详查,天子听政之事,若等到了北海,颇为延误时间,不如就在陈留之南的许昌,那里早已为天子备好宫殿,一应俱全,可以直接上朝理政,再者北海偏僻之地,路途艰难,政令下达效率怎能比得上中原腹地?而我家曹将军自董卓乱政以来,便第一个发起号召,出兵勤皇,之后于兖州、徐州、豫州各地转战,剿灭黄巾,如此忠心,天地可表、日月可昭,若是陛下弃之而去,岂不是寒了忠臣之心?”

杨彪拿眼瞪着荀彧,不悦道:“免礼,你颍川荀家皆王佐之才,比我们杨家倒也不差,只是你这后生怎能不分好赖,去做了曹阿瞒的幕僚?若是你在朝为官,老夫也不与你争竞,就你私自建造宫殿一事,便是大逆不道的欺君之罪!你道是为了迎接天子,我还道是曹阿瞒欲行篡汉之举。天子于哪里执政,自有朝廷众议,天子决断,岂是你等说去哪里便去那里的?你左一个曹将军,右一个曹将军,天子在长安受难之时,你的曹将军身在哪里?怎么不见他来救驾?北海众人历尽千难万险救得圣驾,走到这里你们倒是出来了,你这是要抢功劳?哪家做了什么,天子心中自然有数,用不着你等在这里巧言令色。讨贼讨贼,天底下那么多贼?就你家曹将军成天忙于讨贼,连天子安危都不顾!”

荀彧越听越心惊,这杨彪分明是和曹操有仇的架势,咄咄逼人,但又说得冠冕堂皇,叫人难以辩驳。他一个当朝太尉,又一把年纪,唤曹操乳名也就罢了,怎地连叛逆造反的言论都搬了出来?这分明就是和辛锐一条心的嘛!这一路上辛锐到底给这个老头灌了什么迷魂药?

荀彧哪里知道,辛锐的迷魂药都灌了快一年了。

杨彪见荀彧讷讷无言,叹口气,缓和语气道:“荀小子,也不是老夫为难与你,你生在世家,你祖上都是那般出色的汉臣,你当有忠君爱国之心才是,曹操小儿为何要拦阻圣驾,你难道不知?你既知之,为何还要助纣为虐?你觉得陛下在曹操处才能最安全?还是在曹操处才能政令通达?这些怕都是对曹操自己而言吧?你也三旬开外的人了,何不好好想想前程?”

杨彪说罢便转身走了,留下荀彧呆呆立在当地,心头纷乱如麻。

辛锐远远地看见杨彪走过来,笑问道:“老太尉怎么一脸惆怅?谁惹您老不开心了?”

杨彪笑骂道:“你这贼小子,速速启程回北海,我有些日子没去那儒学堂,心里怪想念。”

最新小说: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