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珠算小达人(1 / 2)

 一场欢喜的庆功宴变得尴尬异常,刘协发泄完心中愤怒,遣散了乐师舞女,在座上喝着闷酒。

辛锐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想想事关自己,言多必失,最终还是保持沉默,低头不语。

总算杨彪德高望重,两边做了和事老,向刘协进言保留辛锐列侯的爵位,将北海国治县剧县(即北海城)一地作为封邑,这样一来,辛锐采邑和北海一国也没什么两样,得了实惠,同时也平息了众大臣关于食邑一国的不合祖制之论。

杨彪万没想到天子竟然如此推崇并一力维护辛锐,既然刘协发了话,那自己也就不必担心辛锐的政治前途了,再者杨彪对辛锐是一百个满意,辛锐虽然政治上有些新鲜建树,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标准的军人,以杨彪长时间对辛锐的了解,此子并没有政治野心,相反如果皇帝要收他兵权,只怕辛锐也会双手奉上,绝不留恋。对这样一个忠诚的栋梁之才,正是要委以重任,才能令大汉复兴有望。

刘协闻杨彪所奏这才略有喜色,当即拍板,起身拉着辛锐的手,向群臣道:“朕得大将军,如同高祖得萧何、张良,从今日,朕和大将军便如同手足,特准他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辛锐暗暗咋舌,不知今日之事,史官会如何记录,若是后世把自己传成乱臣贼子,可是大大的不妙,但皇帝说的坚决,自己也不能再去争辩,只好谢了皇帝,又向百官告个罪。

好容易熬过这一天,辛锐不敢在临淄耽搁,当夜回到北海。天子颁下圣旨大赏功臣,犒劳三军,因此出征众人都得到丰厚的钱帛赏赐,皆大欢喜。

从前线回来之后,北海还有很多事情亟待自己拍板,辛锐不得不婉拒了刘协要他多住几日的邀请,又和杨彪、孔融等人道别,并约了不久之后再来叙话。

辛锐既然有了封地,皇帝便特批他寻常不需上朝,只在遇到重大事项时才来朝廷禀报商议,其余时间,他可以安心地待在幕府里办公,遣传令兵来回互通消息即可。

皇帝可谓将权限尽可能地放给辛锐,并且力排众议,不惜和群臣大吵一架,其中的信任和托付自然不言而喻,辛锐心中感念皇帝的情谊,暗暗励志一定要将北海经营的更加美好,不辜负皇帝期待。

当前儒学馆有郑玄坐镇(杨彪随驾临淄,不得不辞掉了祭酒之职,但他和孔融已经去高密请来郑玄),讲武堂有郭嘉担任祭酒,辛锐总算对教学一事放下了心,又在朝中向刘协进言,请他号召百官,凡家中子弟有意求学者,尽皆送往北海深造,待学成之时,不论入朝为官还是愿意留在大将军幕府,都听凭学生己见。

朝廷虽设有太学,但所教授的无非经史子集,空洞枯燥,刘协也知道要励精图治光指着之乎者也、孔孟之道是办不到的,因此准辛锐所请,当即便向群臣宣布此事,百官见大将军深得陛下宠信,也久仰郑玄的大名,见了这等好事,一时间颇为积极,当场马腾和司马防便为自己家几个孩子报了名,其余大臣无不影从,只要家中还有几个拿得出手的子弟的,都跟着报了名。

辛锐叫孔融代为统计,每家子弟都择日前往北海报道。这才放心地离开临淄。

到达北海当夜,辛锐顾不上和老爹多说上几句家常,吃过晚饭便匆忙地赶往商务司,一来去看看甄远这几个月工作如何,再者通知甄家,皇帝要给四家一起操办婚礼的事。

甄远这几个月可谓志得意满,在辛锐的大力支持和自己的不懈经营之下,北海商队几乎遍及十三州的每个县治,酿酒和造纸更是深受士族青睐,不少望门大家都愿以万金购买杜康酒和竹纸的工艺,不过以甄远之精明,自然不会为小利而‘授之以渔’。

只是业务扩大,人手方面越发地捉襟见肘,甄远每天都毫不停歇地整理做账直至深夜,几个月下来,人越发憔悴了。幸亏侄女甄宓是个伶俐的,又精于数术和书写,少不得协助叔父管理账目,数日便成为甄远的得力助手。

辛锐赶到甄府时已经亥时,整个甄家仍旧是灯火通明,大厅里十余个伙计摆弄着账本,上首坐着甄远和甄小姐,为了工作便利,甄远把商务司后院直接做了府宅,因此每到夜幕降临,商务司打烊之后,家中便成了他和账房伙计的办公室。

甄夫人亲自奉了茶,辛锐坐在客座上,因为忙于理账,甄远只是略略地和辛锐打了招呼,甄小姐竟是一眼都没看过进门的辛锐,一头埋在账本上,只有一干账房伙计起身要行大礼。

有感于众人的敬业精神,辛锐示意伙计们不必多礼继续工作之后,便保持了沉默,不敢出声打搅,只是喝着茶,仔细地观察着众人工作。

亥时末,这一天的账目终于理清,伙计们长长舒了口气,将账本、笔墨归拢好,告辞了辛锐、甄远,各自回去休息。

甄远叔侄这才顾得上和辛锐说话,甄小姐脸色微红,嗔道:“大将军好大的架子,既来了,又不肯帮我们地忙,倒是只会喝茶闲坐,婶婶,下回他来了,不必招待,只叫他干坐着好了。”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