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霞回港之后,赵一就彻底空闲下来,去年定下来的工作计划就正式开始了,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亲自去做。
首先还是需要尽快建立全球通信卫星网络,本来之前就已经将相关设计以及技术资料都给了未来空间技术公司,让其负责相关卫星的制造和发射。
但是在年会的过程中,了解到旗下企业对于网络通信要求越来越高,之前定下来的标准越来越无法满足要求,必须要重新修改设计和目标。
只是年会之后就赶上了过年,回来之后又赶上了西北气候改造计划相关会议的召开,同时还需要花时间陪伴林和霞,让其一直没有空闲下来。
建立全球卫星通信网络,首先就是通信技术的升级,这次他打算玩个大的,直接将网路通信技术升级到6g级别,准备一劳永逸的解决地球内部通信问题。
在他看来,6g级别的技术和通信标准,基本上可以满足地球内部很长时间的通信需求,以后不需要那么频繁的进行升级,甚至直到量子通信大规模应用为止。
其实这种通信技术对于他来说非常的简单,算不上多难,甚至这些技术让恒通通信公司花费时间,也能够做得出来,只是好用不好用而已。
除了通信技术之外,想要建立全球卫星通信网络,最重要的还有能量,这一点甚至成为很多全球卫星通信网络的瓶颈所在。
前世不过一个5g基站,耗电量就有点让通信运营商受不了,很多通信基站不得不选择在晚上关闭,避免能源过分消耗,导致运营商亏损。
这还是在地面上,只是能耗高而已,至少不会出现基站能源短缺的问题,而在太空上,想要每天为全球用户提供通信服务,那卫星的能源消耗将会是非常的巨大。
大家都知道高频电磁波虽然可以实现高速通信,但是相应的就是能耗也会非常大,如果不能够解决太空卫星能源问题,那么建立全球卫星通信网络将会是一个笑话。
之前就已经拥有光伏涂料产品,光电转化效率就已经非常的高,但是仅仅这样的程度,可能也无法满足单颗卫星的通信能量消耗问题。
其实他对前世的星链计划持怀疑态度,不是说他们的通信技术实现不了,而是因为如果全天候为全球提供高速通信服务的话,卫星携带的太阳能板根本就无法支撑能源消耗。
而他现在要建立的全球卫星通信网络,技术标准比起星链计划还要高得多,正常情况下,能耗自然也要更高。
虽然他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算话优化,能够减少能耗,但是并不能够将能耗降低到和现在的2g一个水平,能量守恒可是宇宙规律,不是你技术高超就能够违背的。
优秀的算法、出色的设计,只不过是能够减少无谓的能耗,而不能违背科学规律,将能耗无限降低,这是不可能的。
既然以现在的光伏涂料都不一定能够满足通信卫星所需要的能耗问题,那么目前只有两条路比较好走。
第一条路就是升级现在的光伏涂料,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光电转化效率,同时加大太阳能帆板的面积,以维持通信卫星所需要的能量消耗。
另一条路就是使用微型核裂变技术,这种模式自然比起使用太阳能要先进很多,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有可能污染太空环境,卫星回收也可能存在很大的问题。
虽然单个通信卫星造成的核污染不算多严重,毕竟太空空域面积挺大的,但是由于这次是发射成千上万颗卫星,未来还有可能补充更多的通信卫星,量变产生质变。
至于小型可控核聚变,这个技术就太超前了,以目前人类的技术基础,是很难实现的,除非从头到尾开始形成一整套技术和体系。
只是这么样的话,就不是这么点时间能够解决的了,就算是他提供了全套的技术,也需要其他人从头到尾来做实验验证。
等到验证通过了,才会进入到工业实施阶段,这还是大型可控核聚变,然后小型化,估计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基本上也就和现在的计划没有太大关系了。
至于使用核电池,目前还是算了,价格实在是太过于昂贵,本身他们就是为了盈利的,又不是做慈善,也不是国家行为。
所以还是要从光伏涂料下手,本来觉得现在的光伏涂料的转化效率就足够了,加上成本也比较便宜,是目前最好的光伏产品。
这次通信卫星上面使用的光伏涂料产品,光电转化效率是第一位的,成本是第二位的,所以他也就可以放开手脚去,不需要过于考虑成本问题。
其实之前研发光伏涂料的过程中,他手里就已经有更高效率的光伏涂料,只是成本太高,也就没有拿出来,因为拿出来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这次拿出来的光伏涂料,光电转化效率达到99,如此高的光电转化效率,颜色自然是乌漆墨黑,不能够像之前拿出来的光伏涂料那样,还可以做成其他颜色的产品。
这种光伏涂料,效率提高还没有一倍,但是成本却是比之前的光伏涂料提高了百倍,如果不是用于太空上,基本上就没有推广的价值。
其实这种光伏涂料,除了和现在的光伏涂料具备同样的吸收正常频率的光子之外,还能够对太空高能射线能量进行收集。
不过如果直接吸收的话,时间长了可能会对光伏涂料层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所以还需要在光伏涂料表面涂上一层高透明保护膜,避免高能射线粒子带来的破坏。
而目前所用的高透明保护膜,在太空上面也是不适用的,必须要重新研发一款适用于太空环境的高透明保护膜。
太空射线当中,89的宇宙射线是单纯的质子,10是氦原子核(即α粒子),还有1是重元素,只需要对这些射线粒子进行能量收集就可以了,因为这些原子核构成了宇宙射线的99。
解决了太空光伏涂料以及保护膜的问题,然后就是增加太阳能帆板的面积,而想要增加面积也不是随便能增加的,因为每增加一点就增加重量。
所以还需要解决太阳能帆板的材料问题,既要坚固,又需要具备更轻的质量,而且能够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下表现良好。
解决这些基础辅助设备之后,赵一才开始设计卫星本身,为了能够让卫星的寿命尽可能的延长,他可是将目前工业技术能够做到的设计都使用上了。
这次的通信卫星,和上次的不太一样,上次他只是尽可能的使用已有的产品,这样能够降低卫星的制造成本。
而性能则是依靠堆积相关的零部件来完成,像为了能够有更大的算力,就多堆积一些芯片,这样造出来的卫星体积是比较大的。
这次则是使用了很多原创技术,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的硬件实在是有点过时,使用的话,对整体性能有点影响。
另一方面则是使用新技术可能会增加零部件的成本,但是却不需要过度堆积数量,卫星的体积要小很多,整体能耗也大幅降低,最终卫星的成本不会提高太多。
这些卫星也不是全部一样的,作为整个网络,需要好几种卫星,扮演的各自不同的角色和功能,所以需要设计好几款不同功能的卫星种类。
等到将所有的卫星都设计完之后,加上之前设计的辅助部分,花费了赵一10天的时间,这在赵一看来,算是非常长的时间了。
这不同于实验室里面的操作,纯粹是纸上画图,所以10天时间对他来说已经是不短了,不过看到最终的模拟效果,他内心还是挺开心的。
按照现在的设计标准,一颗卫星的最大接入数量为1000万,这次全球发射2000颗,理论上可以接入200亿个设备。
虽然这次主要的用途是在物联网上面,物联网需要接入的设备又比普通互联网接入的设备要多得多,但是也足够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了。
因为目前对于物联网需求比较强烈的是国内的企业,具体来说,就是他旗下的这些企业,国外别说是物联网了,互联网的应用都是一个开头,后面的路还有很长。
而且他旗下的企业也没有打算将自己手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出口,至少短期内是不会的,所以他的这个全球卫星通信网络是不用担心承载能力达到上限。
当然,作为设计师,他也充分的考虑到了后续扩容的问题,也为此准备了一个相当先进的软件系统,后续只需要发射相关的卫星,就能够完成自动组网,非常的方便。
而为了尽快的增加卫星的寿命,采用了非常先进的防护措施以及动能维持装置,使用寿命理论上能够达到50年,实际使用也可以长达40多年。
由于这些卫星上面使用了诸多先进技术,避免未来被其他国家获取相关实物,所以也做了很多防范措施,例如防攻击和反击系统,并且能够进行卫星回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