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内的其他大臣都知道皇上和赵普的情意,思量着如果自己此时落井下石,万一日后皇上气消了再重新启用赵普,那岂不是自找麻烦。于是谁都不开口,大家一副任凭皇上处理地样子。
赵德昭是万万想不到赵光义会给赵普求情,但是见赵匡胤听了赵光义的求情对赵普的怒意反而更大,想了想自己的说辞,上前说道:“父皇。儿臣记得当年父皇继位时曾经立下誓言永不加害世宗皇帝的后代子孙,可见父皇是一位有情有义的铮铮大丈夫。父皇与赵相相识于微末之时,共同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方才有了今日的大宋朝,儿臣可想而知父皇与赵相的情意……”
“难道父皇就当此事没有发生吗?”赵匡胤听了儿子的这几句夸奖心中地怒气已经渐渐消散,但是听儿子的话语好似要自己看在与赵普的情意上饶过赵普便又发怒。
“父皇。您误会儿臣地意思了。父皇身为天子。定当要秉公处理。儿臣是想赵相既然犯了朝廷的法度,父皇就要处置。但是国法不外乎人情,父皇也要看在赵相曾经的情意上多加体谅。”赵德昭赶忙辩解着。
“那你说父皇应该怎么做?”
“儿臣想着父皇既要保全自己重情重义的声誉,又要秉公处置,如此方不负了父皇的一世英明。”皇上和赵普的情意只有他们深知,赵德昭只是略微提醒而已。
赵匡胤听了赵德昭说了这么多,其实想的更多的则是赵普平时常在自己面前为赵德昭说好话,想到自己昨夜找赵普商议的事情,这才恍然知道赵普其实是偏向赵德昭的,于是笑道:“好,若非晋王和昭求情,朕是不会就此罢手地。来人呢,罢去赵普相位,封赵普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加检校太尉。”
听得皇上罢了赵普的相位,赵光义见赵普终于离开了大宋的权力中枢,为自己少了一个反对者而高兴,便上前问道:“皇上,赵相若去,何人可为相?”
赵匡胤看向窦仪,本意是由窦仪接任相位,窦仪也明白皇上的意思,但是仍然上前说道:“皇上,臣举荐薛大人继任相位。”
赵匡胤没有想到窦仪竟然推辞,然而看着窦仪花白的胡子便不在勉强,便对薛居正说道:“那薛爱卿就勉为其难吧。”
薛居正本以为相位是窦仪地,没想到窦仪竟然举荐了他,于是跪下叩首道:“臣定不负皇上厚恩。”
赵匡胤笑道:“薛卿既然升任宰相,各位觉得何人可替薛卿担任参知政事一职?”参知政事虽然没有实权,但是确是宰相之位的候选,剩余几人都有这个希望。
赵德昭见窦仪对他指着卢多逊,虽然不明缘由,但是仍然上前说道:“父皇,儿臣认为卢大人忠心耿耿,在兵部尽职尽责,可为参知政事。”
赵匡胤正欲在赵普走后再扶助一个支持赵德昭,看到赵德昭主动推荐卢多逊,况且卢多逊也是追随自己的老臣,便说道:“好,卢卿多年来忠于任事,就由兵部尚书升为参知政事。”
说完,赵匡胤看着众人道:“从今而后朝中大事一律由宰相和参知政事三人商议决定。”此话一出,原本毫无实权的参知政事之职此时却如同原先的宰相一般,窦仪还未怎样,卢多逊却是信心若狂,极力压抑着自己地兴奋地情绪,对推荐他的赵德昭更是满腔感激。魏仁浦也算是周世宗时地老臣了,今日见皇上改制,赵普也要离开汴京,心中悲凉,便上前奏道:“皇上,臣体弱多病,请皇上允许臣告老还乡。”
赵匡胤再三请留,但是魏仁浦态度坚决,赵匡胤于是允了。
赵匡胤见魏仁浦离去便对曹彬说道:“曹爱卿,魏卿家走后就由你主理枢密院吧。只是不知曹爱卿可有枢密院副使的人选?”
曹彬想到当年随赵匡胤在宋州担任幕僚的臣子中,赵普刚遭贬斥,薛居正、卢多逊和自己刚升职,如今就只剩下在长沙主政的吕馀庆,于是上前回道:“回皇上,吕馀庆吕大人可任枢密副使一职。”
赵匡胤很满意这个提议,笑道:“很好,朕也颇为想念馀庆。那朕就封吕馀庆枢密副使兼兵部尚书吧。”
赵光义是万万没有想到走了一个赵普,升任上来的却都是皇兄当年潜邸时的下属,对皇兄的忠心个个都不弱于赵普对皇上的忠心。但是转念又想到这些人却不似赵普那般敢和自己作对便又放心不少。
诸事议定,天色已晚,赵匡胤便让大家散了。赵德昭上了窦仪的马车问道:“先生方才为何让昭推荐卢多逊大人?”
窦仪笑道:“老夫年岁已大,况且身为昭的先生,人人已知是支持昭的。昭前方曾与卢多逊有过摩擦,如今昭推荐卢多逊,卢多逊必定感恩戴德而投向昭。”
“多谢先生。”赵德昭却是不想让窦仪知道那日自己和卢多逊发生的事情,想到今日应该能彻底让卢多逊诚服便由衷地感谢窦仪。
“赵相走时昭定要相送啊。”窦仪仍然语重心长的交代着自己的这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