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唐官 > 13.重设十三院

13.重设十三院(2 / 2)

李万荣和其子李乃,心中不由得一句骂,谁不晓得这是监军使俱文珍的制衡之计?但而今宣武镇的情况也不由得他专断跋扈,只能答应了俱的要求。

不久,韩弘由原本的检校大理评事,被朝廷加官为御史中丞,坐着火箭窜上来,便领数百部下自宋州开拔,入汴州城,为宣武军新的都知兵马使。

同时宣武军自己经营的汴州转运巡院被正式撤废,该院也被朝廷的盐铁转运司接掌。

非但是汴州一地,高岳的中书门下省发出的堂案明确规定:废除漕运线上所有地方设的埭塘、巡院,恢复刘晏时代江淮到汴宋间的十三巡院系统,即扬州(扬子)、汴州、陈许、庐寿、白沙、淮西、桥、宋州、汝南、浙西、兖郓、郑滑、泗州,这十三处巡院都设知院官,从御史队伍里紧急选调一批有才干的前去担当,且高岳还规定,这十三处巡院的主要职责便是掌舟楫转输、食盐集散、货之轻重(物价),还有每隔一月,还须将各州县雨雪丰歉的情况形成材料,上报给户部度支司,让朝廷能掌握地方上的灾害情况;此外,巡院还有两个极为重要的职掌,一个是“捕拿奸盗”,这里的奸盗便是私盐贩子、山棚、**三类集团(当然这三者也有重叠),另外一个就是“禁盗灌溉”,漕运主干线即汴水,虽经多次疏浚,可河床依旧很浅,所谓江船不入汴就是这个道理,而沿河百姓或土豪,还喜欢偷偷凿开斗门,放水浇灌种植的谷子和蔬菜,这样很容易让河水枯竭,船只搁浅。

此堂案再出,原本差纲法管辖下的各道各州,纷纷通过京师进奏院上状给高岳诉苦,称那么先前我们用大精力所造的进奉船,不是白费了吗?还请中郎体恤,适当花点钱把这些船给买下来,反正盐铁司和各巡院马上也需要船,对不对。

“这件事让张滂去办理,所费的钱,从他来年的盐、茶、酒三项赋税当中扣除。”高岳非常精明,他想要把地方的船给盘下来,但却害怕经手的官员会借此牟利,就直接将其承包给判盐铁的张滂,所费钱财从你的“业绩”里扣除,不怕你乘机贪污。

张滂有点不开心,但他更害怕,之前他曾和窦参沆瀣一气过的,害怕被当做“遗毒”给肃清了,且朝野都流传高岳确实想要废了他,改由王绍来接替盐铁转运司的位子,于是张滂最终只能上状给中书省,哀求高岳说:朝廷每年规定东南的盐利定额要达到六百万贯,卑下为了凑足,已是殚精竭虑,现在如再要买船,真的是难上加难,请允许我辞去判盐铁的职务,给我一闲散州郡为刺史处置算了。

先前高岳刚当中书侍郎时,张滂就请求过朝廷,适当降低盐利的定额,那时候皇帝曾征询过高岳,高岳却说宰相是论道决策之官,不是打理盐务的政务官,一口回绝,不置可否。

现在高岳却很爽直,他飞了堂牒给户部厅内的张滂,温言说:现在朝廷的盐税,倚靠西北、河东、三川、夔府绰绰有余,江淮东南以后也不用那么重盐利,我已和圣主商量过了,往年六百万贯的定额,起码有一半都是杂七杂八不值钱的“轻货”来滥竽充数的,现在听你的提议,直接砍一半,你张滂来年只需上交三百万贯的盐利就行,但须五分之三为现钱,五分之二为中上等的绢布,不要什么轻货。

得到此堂牒的张滂,顿时感激涕零,不由得大赞高岳,“煌煌乎真有庙堂风范!”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