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唐官 > 8.婚姻有阀阅

8.婚姻有阀阅(2 / 2)

其实,崔宽这番话里隐含的信息是比较多的。

卫州崔氏房算是博陵崔的分支,属山东老牌世族,这唐朝的世族啊高岳也是有所了解的,向来以门阀自居自傲,不但看不起一般的寒族,连关中京兆的世族也看不起,为何?他们都认为这关中京兆的世族,是攀附隋唐皇帝崛起的,哪里有什么真正礼法可言,全都是冒牌的!

所以总的来说,像崔家这样的山东世族,是肯定看不起杂姓寒族的,比如有个叫吉懋的贺州刺史,想要为儿子娶南宫县丞崔敬的大女儿,崔敬起初认为我女儿堂堂五姓女,怎可嫁给吉家小子,但无奈有把柄在吉懋手里,只能忍痛答应,结婚当天崔敬的夫人抱着大女儿大哭,嚎道“我家门户里绝不能出个姓吉的!”而大女儿也硬躺在自家床上,死活不肯上花车,最终僵持不下时,还是崔敬的小女儿懂事明理,“阿父的生死都握在别人手里,别说嫁给吉家,就是去他家当奴婢也要去,还在这里计较什么门第郡望?阿姊不肯去,那我去。”说完,小女儿就登上花车嫁到吉家去了。

但山东世族最牛的,还不是看不起杂姓,而是他们连关中京兆的大族也看不起:出身清河小房的崔程,自己也就区区扬州的院官,当朝宰相京兆杜审权写信给崔程,希望能为自己儿子求崔程的某个女儿,崔程便公开说,“清河崔氏如果家门里出了个姓杜的女婿,可要丢死人了。”最后杜审权的压力太大,崔程才匆匆找了个侄女嫁给他儿子搪塞了事。

在这样的认知下,唐朝的皇帝李家也不能避开这歧视链,先前的咱们就不谈了,就说中晚唐宪宗皇帝接纳宰相李吉甫(李德裕他爹)建议,希望把公主、郡主、县主统统婚配到世族家门去,结果诏书下达,只有京兆杜氏勉强响应(杜),其他的诸姓全都装聋作哑;文宗皇帝想为太子娶荥阳郑家的女儿,结果郑家立马拒绝,气得文宗委屈到不行,公开抱怨“朕不过想找个山东望族结亲家,你们为什么都不愿意搭理朕?我家好歹二百年天子啊!”没办法,山东世族就是这么傲娇。

当然从世族的立场来看,他们也不完全是固守过时的家风,比如不愿意娶皇室公主也是有实际的政治目的考虑在里面:唐朝律法规定,公主死了,驸马要为公主服丧三年,这根本不符合正常礼法;此外,唐朝公主作风之臭名昭著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老派世族无法忍受的,所以歧视李家也在情理之中。

故而有唐一代,世族仍然有强盛的生命力,诸姓仍然分为山东郡姓、关中郡姓、代北虏姓,还有江南的侨姓和吴姓,之间婚丧嫁娶泾渭分明。至于歧视链比较明晰的是山东关中皇室李家(唐朝皇帝:mmp)。

“崔氏诸女,庆承华族,门地皆茂,中丞所言极是!”听完后,高岳急忙作揖。

但其实高岳心中是清楚的,时代在发展,这群世族为了自身存续,也顺应潮流做了很多变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自族男子开始考进士,另外就是开始把自族的女子嫁给进士,在门第、官品间又摆入个“进士出身”的新砝码。

对高岳的回答,崔中丞颔首,然后又调出长长的阀阅,开始谈起渤海高氏和博陵崔氏的门第来,最后的结论自然是“可以互相婚配”,崔宽数起来:渤海高氏,曾和清河崔氏联姻一次,和范阳卢氏联姻四次,和陇西李氏联姻四次,和京兆韦氏联姻四次(高岳佩服,这些东西这群世族还真有心思总结收集)。

崔宽又说,渤海高氏,还和荥阳郑氏有两次婚姻。

结果屏风后,传来云韶愤怒的咳嗽声。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