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唐末战图 > 第四百一十五章 下南洋(下)

第四百一十五章 下南洋(下)(2 / 2)

所以在刘崇龟这边也点头之后,薛洋几乎是好不停留的直接让常浚组织人手开始就地实验,准备一旦成功立即往外推广。而在前者的建议之下,此前大规模迁居平原地带的哩人也开始在广州各地城镇外面建立村落,由各地官府负责派专人指导他们尽快适应汉人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种植模式,促使他们在岭南加入农业生产之中,为东南各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出来。

刘崇龟的这一招确实弥补了大量的人手进入工商行业之后,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缓慢推进步伐,而且他本人对于农业很熟悉,甚至于在见到各地的农具之后,还直接萌发了改进农具的想法。

而此时伴随着广州和冈州联成一体,常浚坐镇广州逐步将岭南东部的循州、广州和冈州等地全部稳住之后,岭南道最精华的这一部分地区终于开始恢复如初,而且在更大的刺激之下,繁华程度更甚。岭南各地的商人对于土地并没有中原那么强烈,而且地广人稀,算上哩人等少数部族,尚且无法支撑开发岭南的重任,所以常浚在和刘崇龟商议之后上报薛洋,打算将此前的新政稍作改动,在岭南各地以改良的方式推行。

具体而言就是让世家大族和大商户让出部分肥沃土地,特别是他们根本用不到这么多土地的情况下,这些地方一旦分给百姓或者是迁居而来的哩人的话,必然会迅速恢复生机。

所以在制定出了相关的细则之后,常浚和刘崇龟联手在先期沟通了宋家为首的广州大豪商之后,开始正式对外公布。这也是开元王府的新政第一次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温和的色彩,改变了以往特别是在江南各地推行的时候几乎是举着屠刀强逼世家大族放弃土地的做法。这这也让岭南各地的大家族和大豪商甚至于有一种得到眷顾的感觉,所以一时之间广州附近,以宋家为首,迅速开始主动将自家的田地地契送到官府备案,然后切分出足够的数量交给刺史府统一调度,发放给各地百姓。

虽然对于他们而言,一来土地不如中原重要,岭南的荒地太多了,只要他们需要,加派人手去垦荒自然就能获得土地,二来让出去的田地品质也不如保留下来的那部分精华,但是对于百姓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希望,特别是那些拿着新式户籍之后又得到了新的地契的百姓更是激动的热泪盈眶,全都纷纷前来刺史府门口叩谢薛洋和南平王府。这种情形伴随着新政逐步铺开,在各地纷纷上演。

此时的这些百姓尚不清楚,岭南各地的特殊性导致了土地问题不是最主要的社会矛盾,而最切切实实的却是他们手中的户籍,也就是南平王府颁布下来的户籍制度。这个才是薛洋为了百姓,也是为了经济大规模发展之后所需要的大量的劳动力所提前埋下的伏笔。这一点甚至于在此时此刻,连那些世家大族都未曾明白过来。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