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2 / 2)

冯锦一心想操办好学制之事,却忘了虽说孩子们是大魏的希望,可现下那些读过书、不曾为官却还想报国的青壮年,更应该是伸手便能用上的栋梁。

可经过了当年闹饥荒时的粮仓之事,她还是有她的顾虑:“照哥哥这样,还不是会叫地方钻了空子。那些真正有才学的人,咱们又看不着,只有被人蒙骗的份儿。”

兄妹俩各有各的道理,纵然是高允这样身经百战的老臣,也陷入了两难的拉锯中。

一直坐在大人们身旁未曾说话的拓跋弘扯了扯冯锦的衣袖:“娘,舅舅。既是选拔教师,为何要考虑地界?不应该是堪为人师便予以录用吗。”

冯锦转头瞧过来,却见他掰着指头开始数:“四种分级,博士六人,助教九人。全国有大大小小近百个郡县,那便是一千多名教师。依朕看来,这人数倒也没有多到选不过来的程度。单单用哪一种办法都是片面的,不如既能由朝廷遴选,也能由地方举荐。到时能者上,弱者让,地方不行的就由朝廷出人替补。”

冯熙率先明白过来,拓跋弘说的是朝廷与地方同时选拔,再叫这些人聚于一堂,选贤任能。

依他这种办法选出来的教师,地方与朝廷的人都有,甚至各占一半。地方的人若无才无德,朝廷也立马就能发现并且选人替上,自然不存在哪一边独大。不会受了地方的哄骗,也不至于埋没人才。

看着拓跋弘挺起小胸脯得意洋洋的样子,冯熙忍不住问他:“皇上这法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你们都常教朕看事情不能只看一面,不能偏向哪一方。今儿娘与舅舅怎么就各占一边,一个偏向朝廷,一个偏向地方,谁也不肯听谁的了呢?”拓跋弘一边反问,一边冲冯锦露出一个微笑。

高允摩挲着面前的茶杯,不由赞叹:“皇上说得对啊,娘娘与冯大人都是先入为主,老臣也只是陷入了选哪一边的抉择,却不曾想过把两人的想法糅合在一块儿看呢。”

果真这说话办事,有些时候想得太多未必能成。站在拓跋弘作为孩子单纯的视角来看,问题并不难解决。

“不管从哪儿选,最主要的是能被有才学的先生教授。选出人来若能在太学试着教授几日,那就更好了。”拓跋弘顿了顿,又道,“太学里那位老先生讲书就极有趣,大家都爱听他说,可另一位就差些,只会照着书本乱读一通。朕觉得若是连先生都讲不出什么来,只为了有间学校,那还不如不花那银子。”

这倒又给众人提了个醒,商议之下,再加上拓跋弘的“亲身体验”,一份办学的计划涂涂改改倒也完成了大半。

除却办学的规制,在教师选拔方面,朝廷与地方分开进行。最终选出的教师再一齐进京,到太学试讲,接受筛选。

博士、助教皆选取博观经典、身家忠清者,倘若道业夙成,则连年纪也可放宽些。如拓跋弘所说,最重要是性格品行“堪为人师”。

至于学生的录取标准与次序,自然不能像太学一般先尽高门、次及中第,而应先尽寒门,也要着取堪循良师明教者才好。

是夜,冯锦拉着卿砚,笑着絮叨:“弘儿那孩子可真是长大了,已屡次知道提出他的想法。我看下头的人都战战兢兢,怕我生气。其实他肯说,就算说错了,那也是意识到了自个儿做皇帝的责任,我高兴还来不及。”

“娘娘这是盼着了您的出头之日。”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