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公司正式上班,孟轻舟在当晚,将所有在京的朋友都邀请了,他即将赶赴美国,这次去的时间不短;
潘安智拍完《人在囧途》后,从公司的编剧部门拿了一份动作片的剧本,带着一位摄影师,两人去了香港,实地勘景;
祖风的《风声》还没结束,大概要在3月底才结束,这是万重山成立以来,拍摄时间最长的一部电影,就连钟丽妨去了剧组后,都表示很满意,因为整个剧组,都抱着拍出精品的心思,
只有程尔,宅在家里,鼓捣剧本,他倒不是对公司现有的剧本不满意,只是没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干脆自己写了;
万重山的几位新锐导演,圈里眼馋的影视公司不少,也不是没人想过用点手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成功的;
这很正常,有孟轻舟在,公司的氛围向来都很轻松,不怎么压榨大家,
公司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孟老板对编剧部门的重视性,远超其他,就连几位导演,在他的示范下,都对编剧部很青睐;
消息传到外面,看法不一,学院派的,认为孟轻舟这么做是看重原创,有着不俗的长远眼光;
更多的实干派,则是觉得他本末倒置,不理解他的做法;
按照电影史的历程来说,之前一般是导演比较重要,因为之前的导演大多具有复合性,编剧,作家和文学出身的大有人在,像《教父》的导演是编剧出身,乔治卢卡斯创作星战系列也是自己参与编剧的。
而到了现代,像诺兰是文学系毕业的,李桉是编剧出身,这就说明,很多导演,是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打底的。
但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导演岗位渐渐偏向了另外两个方向,即美术摄影方向和制片人方向,比如《泰坦尼克号》的詹姆斯卡梅隆,张一谋等。
而对比前文所述,这类人的弱点就在于,如果没有人为他们提供优秀的文学养料,就会暴露其文学底蕴不足的弱点。
比如以李桉和张艺谋为例子,张一谋千年之后的作品就渐渐不行了,很对时候就是不会讲故事,镜头无法匹配应有的情节和情绪。
李桉则是千年之后渐渐炉火纯青,对比他之前的作品,《喜宴》《推手》什么的,都是比较编剧性的作品,故事里存在很多用偶然性来表现的桥段,而到了《断背山》开始,李桉就渐渐放弃了强冲突,这个时候,要是没有其强文学底蕴打底,他是转不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