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热闹的戏曲都有谢幕的时候,合州城在经过整天的沸腾后终于还归他本来的面目,宋行也坐着童大爷的牛车咯吱咯吱地回到钓鱼山。
家里除二丫跟蔫儿姑娘外,还有那个多嘴的童三嫂。
童三嫂不但嘴多,耳朵也特别的长,也不知从哪儿听来宋行的话,她来这儿就是特意等宋行的。
宋行在钓鱼山的时候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妇女能顶半天边,今天她从梁爽那儿听到宋行要开办锦绣堂,心里便火燎火燎地坐不住了。
童大爷拴好牛车后也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来到宋行这儿,语重心长地道:“娃呀,你想尽快安排那些流民的心情咱是可以理解的,但做任何事都不能操之过急,你看,咱们的造船厂刚刚才起步,还有很多事情要完善,你又想开那个锦绣堂,这会不会急躁点?”
对童大爷,宋行向来是尊重的,毕竟自己刚到钓鱼山时如果没有童大爷的全力支持,也没有他宋行的今天。
人都是感恩的动物,所以对童大爷的意见,宋行向来都不敢轻易否之,当然,童大爷向来也不喜欢向宋行提意见,只要是宋行决定的事,他都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
童三嫂原本是来落实消息的,如今还没等到宋行的确实答复,等来的却是童大爷的质疑,心里如同有十七八只老鼠在打鼓,七上八下的。
身为钓鱼山的族长,童三的父亲,童三嫂的公爹,童大爷在这里有着绝对的权威,所以,不管童三嫂的心里如何,都不敢出声过问一句。
宋行见童大爷质疑,也是轻轻地一声叹息,说道:“大爷,不是我宋行操之过急,而是有些事情咱们不得不做,我这次开办锦绣堂为的不是那些流民,而是咱们合州城的老百姓。”
“为合州城的老百姓?”童大爷的心里没有转过弯来,追问着道。
宋行点点头,接着说道:“没错,你想想看,去年大水,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人,朝廷为安抚人心,提倡节俭之风,像制绣这样的丝织品今年的销路肯定不太好。”
在听宋行说话的时候,童大爷不知不觉地将双脚收拢起来,蹲在凳子上,睁着一双老花眼看着宋行,对宋行的话他虽然有点不明白,但却没有继续下问,在宋行的话没有说完前,他向来是不会打断的。
宋行从桌上拿起茶碗,轻轻地呷口茶后,继续说道:“丝绸滞销,对茧农来说绝对不是不个好消息,而咱们合州城绝大部份农户都养得有蚕。”
“没错,没错,宋行兄弟说得没错,不说其他的地方,单是咱们钓鱼山就有少的人养蚕!”童三嫂不敢接童大爷的话,但对宋行,反而放得开。
童大爷对着她老眼一瞪,吓得她直往二丫的背后躲,这个曾经不待人见的讨饭丫头,如今在钓鱼山的地位也仅仅在宋行跟童大爷之下了。
宋行放下茶碗,没有理会童三嫂,而是接着说道:“每年来收购咱们合州城蚕茧的,也只有成都府的张之善,这叫什么?这叫垄断。”
垄断是个新鲜的词,童大爷以前没听过,当然,宋行是读书人,而且还是今年皇上钦点的状元,从他嘴里冒出几个新词早已不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