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枭雄 > 第114章 成败关键在水军

第114章 成败关键在水军(1 / 2)

 (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明末大枭雄》更多支持!)毫无疑问守备部队是对卫所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特别是在大明中后期卫所制度已经逐步走向衰落,募兵制方兴未艾的时候,建立地方守备部队毫无疑问的解决诸多难题,特别是解决了地方财政的压力。

自从大明嘉靖年间南方倭乱肇始之后,不论是征讨南方的倭寇还是北方的鞑子的主力都是募兵,如此财政压力非常之大,有人认为大明不是亡于天灾人祸,而是亡于财政压力。

因为入不敷出,朝廷加征三饷,三饷加征造成民众更加贫困不堪很多人铤而走险起兵作乱。

由于没有钱粮安抚归顺的各地义军,在崇祯年间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曾经归顺朝廷,但朝廷无法拨款项归顺的义军,如此大家再次走向反抗的道路。

而守备制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守备制兵丁多由各野战部队老弱病残集体转业而来,或者从地方招募,是一种职业兵,而不像卫所制那样屯兵练兵结合,不论战力还是士气都能够得到很好保障。

再看待遇,守备兵马待遇虽然没有野战军那样高,但比起卫所制兵丁每月多了一钱银子。

在大明初年洪武帝朱元璋对卫所兵丁待遇订得并不是很低,每个军户每月留下一石粮食(约120斤,在军中自己吃50斤,另外70斤发放家里),可保证一家四口温饱无忧。

只是到了大明中后期由于军官肆意鲸吞卫所田地,很多军户才落入赤贫状态,就像陕西巡抚孙传芳解决军户粮食之后,那些兵丁战斗力空前高涨,孙传芳也凭借这些兵丁多番大败义军。

现在在过去基础上增加一钱银两,这可比明初卫所军户足足多了一钱银两,再加上每月余下的70斤粮食,如此每年收入相当于5两银子,其收入也并不比普通农户少多少。(一般中等人家每年可以赚十四五两银子,衙役正常收入为6两银子,守备部队兵丁每年有5两银子的净收入,对普通农家来说也不算低)。

废除军户制,重新租种官田的军户即便按照每亩缴纳1斗粮食,10家军户完全可以保证两名守备兵马一年的各项开支,可以支付1个野战士兵一年开支。(按照一家四口一户一个成年壮丁计算,十户军户缴纳的粮食足足在40担粮食之上(按照每单粮食5钱银子),缴纳5两银子,可以折算成25两银子。

而一个守备将士一年开支则需要12担粮食,5两纹银,可以折算成11两纹银。

一个守备将士一年需要吃8担粮食,发放12两纹银,可以这算成16两纹银。)

在搞明白这样一笔账目之后,众人纷纷为当日卫所制度不值,特别是随着各府指挥使逐步得以委任之后,众人更是感觉如此。

当日张献忠率领数十万兵马从湖广行省进入四川,由于四川面积甚大,张献忠数十万兵马分摊到各县之后保留的主力则变得非常之少。

而现在废除卫所制度,分别募集野战部队,守备部队,不但解决军中一些老弱伤残兵的出路,更为重要的是在控制地方之后,部队主力实力尚存。

在李定国大力治理之下,广西局势逐渐稳定,众人纷纷感到东征的时机已经成熟,大家纷纷劝谏李定国马上起兵东征广东的尚可喜、耿继茂这两个妖王以报去年兵败肇庆之耻。

看着院落外面炙热的太阳,李定国拿着扇子边扇风边对众人说道:“各位,好事需要慢慢来,大家不用心急啊。”

参政刘远生劝谏道:“王爷,在我军偷袭桂林得手之后,不论是广东的尚可喜、耿继茂,还是湖广行省的洪承畴、祖泽润都惶惶不可终日,安排在广州城的细作来报,尚可喜、耿继茂可是多次向北京的伪帝福临求援,请求派遣大军前往支援。

现在广西形势逐渐安稳,王爷可率大军东征,一举歼灭广东的尚可喜、耿继茂,然后以两广为根据地誓师北伐,如此可以一举恢复故国河山啊。”

看到众人热烈的表情,有的更是认为在国民军攻占桂林光复广西全省之后,无论是湖广的洪承畴、祖泽润还是广东的尚可喜、耿继茂定然惊慌失措,国民军更应该趁胜追击,以获得更大的胜利。

李定国用大手抹掉脸上的汗珠,虽然现在只是三月但广东天气还是奇热无比,比起北方六月天气还热,李定国虽然是陕北人,常年追随张献忠在长江、西南地区征战,但还是感到这广西的天气太热了。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