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虽钟天地之灵秀,法自然之秩序,逐渐从上古万族中脱颖而出,成了天地主角,但仍避免不了时不时的灾祸劫运。

时适宋仁宗赵祯在位,嘉佑三年,京师大疫,东京十门九闭,百姓人心惶惶。仁宗先听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建议,急敕翰林院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其年疫情不减反转盛,仁宗闻知,焦急万分,旧病复起。

“诸位爱卿,想我弱冠即位,心念万万黎民生计尽系我手,未尝有一天敢懈怠玩乐。事政不敢言功,但也尽心尽力;待人不多言宽,也知道兼听广闻;几十年来,宫中开支未有增加,周遭邻国也还和睦。朕自问无愧于天,上天怎么会降下如此大祸惩戒,乃至殃及子民呀?”

仁宗说罢已是泪眼婆娑,又叹一声道:“前番朕已下诏大赦天下、减赋降税并请京中高冠大僧穰灾,但毫无成效,不知诸位爱卿可另有良策?”

“子不言怪力乱神,天道循理,疫情不过时下阴阳变化、病染症传,官家何需听仙道佛说?臣以为应对此次大疫一要......”大殿之上,一位队列末流的年轻人正侃侃而谈,忽然被打断。

“明道,朝堂诸公在此,哪里轮得到你先出狂言,还不退下。”班部前列一大臣闻声大惊,连忙阻道。那大臣正是当朝参政文彦博,而那年轻人名叫程明道,乃是新科进士,天才横溢,初学遍三家经纶,后从儒家周濂溪门下习理学,深以为然,对于佛道两家学说得其意而弃其信,欲自立理教。

但本朝一向崇道礼佛,仁宗尤其对道家仙门偏爱,其人虽宽厚,但正所谓天威难测,此时正值时难,官家一反常态大发雷霆也未可知,文彦博与这程明道也算叫好,更爱其才华,于是出声劝止。

此时班部中另有一大臣越班启奏,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他拜罢起居,奏道:“此次天灾非比寻常,非真正高士难禳。以臣愚见,前番所昭京中观寺修士应是修为不够,如今军民涂炭、百姓唯恐朝不保夕,可急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他可是闻名已久的真正陆地仙人,应该可以禳保民间瘟疫。”

“可以,不知哪位爱卿愿意担重任去龙虎山请天师呢?”仁宗点点头,问道。

“救疫当如救火,刻不容缓,臣腿脚颇利,愿为官家跑这一趟去请天师。”答话之人乃是殿前太尉洪信,他自幼习武已破归元境,正当先天高手之列,奔行若风,马力难及。

见他主动请缨,仁宗自是放心,于是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自己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临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付与洪太尉为使,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不敢久停,亲自背了诏书、金盒御香,风奔而去。

遥山叠翠,远水澄清,青松翠柏处处可见,奇花异草遍地能寻,灵气充盈,运势磅礴,天师道祖庭龙虎山不愧为钟灵毓秀之修行福地,清虚望尘之隐世妙所。

只是今日这清静之地却小小地热闹了几分,收到钦差来信后,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另一边洪太尉等人与当地官员一并乘着神骏宝辇来到山下。

接到洪太尉一行后,一鹤发老道携金童玉女、道众弟子一同施法,欲在天使面前展示下仙家手段,端时云缠雾绕,随着一阵风作大家居然都腾空而起,不一会儿就到了山上三清殿中。

鹤发老道听到身后一阵惊呼赞叹,不由沾沾自喜,回头却见那洪太尉居然举止如常、表情只是稍有所动,老道顿时面色一沉,但转念一想毕竟如今大宋国运尚昌、龙气尚满,他身为钦差也聚国力,对我们这仙法无感也不足为奇,只是之后得请祖师杀杀他威风,也好成事。

“师弟,这位就是天使洪太尉吧!”老道正琢磨着忽然听见主持真人问询,连忙介绍双方见了礼,并领着洪太尉一行人拜了三清然后接了诏书供奉上去。

礼毕,洪太尉便问真人道:“天师今在何处?”真人回禀道:“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一心向道,常年自向龙虎山顶修行。”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诏,如何得见?”真人答道:“太尉莫急,诏敕供在殿上,贫道等也不敢开读,还请与我等到旁厅稍尝茶水再商议。”

于是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一行都到旁厅,太尉居中坐下,有童子献上仙茶并斋饭。斋罢,太尉再问真人道:“天师既在山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禀道:“太尉,祖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非常,清高自在,倦惹凡尘,踪迹不定,未尝下山。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怎么请得下来!”

太尉道:“那该怎么办?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为使,赍捧御书丹诏,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现在怎么办!”

最新小说: 民国之我能无限转职 飨食人间香火,我这竟是阴间 全世界都在等我破碎虚空 皇天无极经 霹雳之从佛愆开始 神洲侠峰 侠行水浒 穿成侯门继母,她日夜想抛夫弃子 战王他身娇体软 偷听小奶包心声后,全家炮灰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