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赵奕就住在核所安排的接待公寓,并到核所和核专家们,一起探讨起核物理问题。</p>
赵奕的目的是进行核物理的学术交流,以便补充自己在粒子物理领域的空白,顺带也能丰富一下知识广度。</p>
但实际上,最开始他并不是和核专家们讨论核物理理论问题,而是被一大堆小组、部门、领导,邀请去看各种核所的项目。</p>
核所对赵奕太热情了。</p>
陈泽书院士每天都亲自接待,差点要二十四小时陪护,实际上,像是陈泽书这样,六十岁左右在一线岗位的院士,工作是非常忙碌的,但他推掉了大部分的工作,就专心陪着赵奕到处走、到处看,顺便讨论问题。</p>
核所的其他人也差不多,比起接待反重力飞行器团队,他们的热情明显是上升了好几倍。</p>
这主要还是因为赵奕的影响力,以及赵奕到核所做的事情。</p>
赵奕只是过来了一趟,看了看输入屏蔽泵的设计,就解决了屏蔽泵的技术难关。</p>
核所的人对赵奕佩服无比,都十分感慨‘名不虚传’。</p>
他们自然会非常热情。</p>
核所的领导层对赵奕非常热情,技术组的负责人,也希望带着罩衣,看看他们的研究。</p>
万一……</p>
赵奕看上几眼就找出了问题,把碰到的技术难关攻克了呢?</p>
这已经有先例了!</p>
于是赵奕就接到了邀请,被热情的接待着去参观各种项目、设计,最开始还稍稍好一些,后来实在有些烦不胜烦,他干脆苦笑着直接说,“不可能看到什么难关,我就直接解决了呀!”</p>
“我不是神仙,也别把我当神仙……我也只是普通人!”</p>
赵奕强调了好几遍普通人,但效果并不怎么好,其他人都感觉,他针对项目、设计,随便说上几句,总是说到重点上。</p>
最后还是核所的领导出面,一些项目的负责人,才带着遗憾走开。</p>
只是短短几天时间,核所的人对赵奕有了新的了解,他们一直以为赵奕擅长的是数学,是理论物理,结果却发现赵奕在设计上更加天才,甚至可以说是个BUG,似乎无论什么样的设计、难点,到赵奕这里都可以轻松找出问题,然后针对性的解决问题。</p>
赵奕倒是非常的谦虚,他解释道,“只是平时想的多一些,或者,是一种灵感吧!”</p>
后来再去参观的时候,他干脆就不主动说什么了,只是过去看看,稍稍了解是一下。</p>
在和核所的专家们,讨论核物理理论问题上,他的收获也是很大的。</p>
陈泽书是国内最顶级的核专家,他对于核装置、核技术都非常了解,同时也对核物理理论,有很深厚的研究。</p>
通过和陈泽书的交谈,赵奕了解到很多内容。</p>
核物理学,直白说就是原子核物理学,是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物理学科。</p>
这门学科也可以归在‘粒子物理’范畴内,但是核物理的研究和其他理论物理不同,是偏重于核能、核技术应用领域的。</p>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核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对原子核的深入研究,帮助物理学家发现了短程的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也就是强力和弱力,另外,宇称不守恒现象,也是核物理相关领域,是对传统的物理学时空观的一次重大突破。</p>
粒子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核心,就是四种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它们之间可能的联系。</p>
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p>
但现实中,核物理被重视最主要还是在应用领域,也就是能创造出核能,不管是制造毁灭性武器,还是建造核设施提供新型能源,都是被世界所重视的方面。</p>
核能,说复杂也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就只分为两种--</p>
裂变和聚变。</p>
在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是个重要的分水岭,铁元素拥有最高的比结合能,简单来说,就是原子核状态‘最稳定’,最不容易发生核重组。</p>
为了获得更高的能量收益,轻核要通过‘聚变’来变成更重的原子核,重核相反是通过‘裂变’让原子核更轻。</p>
这是两个研究方向,是两种不同的核反应。</p>
理论上任何物质,哪怕是地上的泥土,在极端的环境下,都可能会发生核反应。</p>
前提是‘极端环境’。</p>
显然,地球上不存在像是恒星内部一样,超高压、高温的极端环境,绝大部分原子核稳定的元素,根本就没有发生发生核反应的可能,哪怕是强行创造出相应的环境,因为制造环境本身需要的能量太高,肯定也是得不偿失的。</p>
所以核反应的主要材料,还是那些容易发生核聚变或裂变的元素。</p>
这些基础的内容,赵奕早就了解过了,他知道的还更多,但是和真正的核专家讨论,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p>
核专家看待这些问题,是站在微观物理、数学角度的,他们的讲解非常的高深,能说出很多的元素核变反应,还有确切的实验数据。</p>
等等。</p>
这些让赵奕收益匪浅,同时也产生一种了无奈,因为他所听到的内容,差不多就等于告诉他,“核反应只能从现有的理论入手去改进技术。”</p>
实际情况,似乎就是这样。</p>
核反应相关的理论,几十年都没有能再获得巨大突破,近年来发展的核物理理论、研究,最多就只是加深对原本理论的理解,让已有的核反应,变得更加的可控。</p>
仅此而已。</p>
这种提升可以用M国的航母核反应装置性能来描述,比如,几十年前,他们所建造的航母,能服役十几年不更换燃料。</p>
现在最新建造的航母,能服役几十年不更换燃料。</p>
这是进步。</p>
但是,这种进步显然没有达到‘质’的飞跃,只是在原本的技术上获得提升,理论上并没有‘质’的突破。</p>
赵奕和几个核专家讨论了几天,就有类似的感觉,一切都被说死了,核物理的研究,似乎就只能从现有的理论出发,去设计、完善相关的技术。</p>
这是核物理研究?</p>
不!</p>
这是核技术研究。</p>
赵奕一直都认为理论是最重要的,并且对此非常的肯定,而人类对微观世界、对宇宙的了解并不充分,甚至可以说,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p>
理论可提升的空间很大,做理论研究再去研究技术,才是最正确的方向。</p>
现在的核物理研究多集中在技术上,而不是去挖掘没有发现的理论,等于只是希望从技术上,追赶国际最先进追评,而不是真正去做研究。</p>
但是……怎么挖掘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