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国舅 > 91、军器局就这么点人?

91、军器局就这么点人?(2 / 2)

终究,每一个稍微对战事有所研究的人,见到军器局这一幕,都会惊疑他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就是他邓健初入军器局,也是这般惊疑的。

“那为什么军器局就这点人?你千万不要诳我,我可不信这点人能满足全国军队的火器火药用量。”张璟问道。

“咱们军器局现在确实只有这点人了,当然这点人自然是不够军队那些丘八火器火药的用量的,只是咱们军器局现在也不需要完全给他们生产火器火药。”

邓健侃侃而谈道:“边地那些丘八,嫌弃咱们质量差,价格又贵,都闹腾好几次了,到现在可以自己造些火器火药了,并且满足自己所需了,就是他们没那么多银子而已,故而咱们工部只要按价格给银子就行,其他的让边地卫所自己造,这就可以满足边地军队需求了,至于内地的卫所,因为承平日久,没什么战事,自然需要的火器火药用量没多少,咱们这些人的制作量,完全够他们用的。”

“付钱让边地自制?这是何章法?你给我好好说说。”张璟诧异了一下道。

心里面,他也在想,这就是方从哲那日不好说,只让自己亲自来看的原因吗?

邓健听后,想着张璟是国舅爷,而且也是他们工部的人,说话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就把他们工部军器局的事情全说出来,里面甚至包括一些外界不知道的内幕。

按理来说,大明自开国时便极重视火器,军器局这样的中央兵工厂,发现至今,应该规模越来越大才是。

不过,实则却不然,军器局的规模到如今是越来越小,当然也不只是军器局,就是内廷的兵杖局,规模也是变小,只不过兵杖局没军器局小得那么快而已。

开国初的时候,兵杖局和军器局都有差不多三千多人的工匠,规模很大,不过到了如今,兵杖局也就剩千把人工匠了,而他们军器局,只有百余工匠了。

这里面,除了大明中后期,因为边地战事频繁,让边地一些卫所开放了自制一些火器火药的权限外,剩下的就是工部上下在里面捞钱了,卖火器甚至卖工匠了。

本来,就算边地自制火器火药,但他们军中的火器火药大头,还是来源于工部军器局的输送。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工部上下彻底腐败了,一方面匠人因为没有生产动力,制作火器不认真,反正他们也不用,难免粗制滥造;另一方面,工部官员只想扩大生产量,好快速卖给军队捞钱,也就根本不管这些兵器的质量了,只有朝廷派人检验时,才会刻意挑选好的糊弄上面人。

“卖军械给各地卫所捞钱?这怎么捞?”听到这里,张璟疑惑道。

“很简单,比如一只火铳,咱们造价成本大约二两多银子,卖给军队就五两,甚至更多,而且不只是是火器,其他铁甲刀枪也这么干。”

邓健语音一转道:“当然,在咱们工部给朝廷的账目上,那些军械的成本,其实就是卖给军队的价格,甚至还会更高,这样咱们工部就不赚钱,或者亏本了。”

闻言,张璟明白了些,这不就是工部上下联合撬国家墙角吗?

“既然咱们工部的军械质量不好,那各地的卫所都是傻子不成,还买咱们军械?”张璟又想到一事,继续问道。

“当然不能了,一次两次,那些卫所丘八吃了亏能忍,多了还不是要跳脚?后来我们也怕军械不好,被朝廷查出来,干脆降低了些价格,再把军器局的工匠卖些给边地卫所,让他们自己制造,我们这里只管开银子账目就成。”

邓健回道:“比如成本价二两多一只的火铳,我们给他们三两五钱银子的价格,让他们自己造,可在我们给朝廷的账目上,还是五两,这样他们就算军械造得不好,那也是他们的事情,和咱们关系不大,若是他们的军械量不足,那就继续从我们工部买便是。”

“这么搞的话,就不怕朝廷派人查验火器制造的数量吗?”张璟问道。

“怕什么,朝廷查也不会查全部数量,咱们只要每年交付朝廷规定的数量便可,如果数量不足,那就暂时压着非边地卫所的订单便是。如果压不住,卫所急催,那就找些能用的报废火器,修葺一下,发给他们便是,反正那些卫所,难得遇见战事,也不见得会用到。”邓健毫不在乎道。

听完这番话,张璟突然觉得,这工部的水,还真不是一般的深。

这整个就是个自上而下的利益集团啊,怪不得明末武器质量那么差,别的原因不管,就是这捞钱手段,中央兵工厂的武器质量能好到哪去?

恐怕也就边地那些武器质量不好,就得送命的卫所兵卒,他们制造的武器,质量还可以。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