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重生光影年代 > 第一百九十五章 运筹帷幄

第一百九十五章 运筹帷幄(2 / 2)

“又是金庸?金庸的小说被翻拍太多次了,别的能拍吗? 比如古龙。”</p>

杜可可不想走寻常路。</p>

别的当然能拍? 但最好别找那个麻烦,苏长青并不指望拍电视剧拿什么奖,这只是一项业务? 四维的大方向仍以电影为主。</p>

他解释道:“金庸是编剧出身? 他的书场景比较集中? 故事基本发生在几个地方,舞台感很强,特别适合改编成剧。</p>

古龙的小说情节比较跳脱,灵感迸发的情况太多,剧本改编特别难? 不容易拍出原著的味道。”</p>

在座的人基本都看过金庸的小说? 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于是七嘴八舌讨论如何改编才能更胜一筹。</p>

“要拍就拍出最好的,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拍砸了? 肯定被骂半死。”</p>

的确会被骂半死,大胡子被骂了二十年,可能仍会一直被骂下去。</p>

一部两部戏拍砸了大家是谅解的? 但主创得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可他没有,然后把大部分都拍砸了,那不挨骂还想怎么着。</p>

不过苏长青一直认为大胡子实景拍摄的制作水准还是甩香港各版本几条街的,配乐画面都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主要败在编剧和导演对武侠剧的认识上。</p>

一部武侠剧质量的好坏,和摄影、演员水准、服饰、场景、画面色调、配音、配乐、武打设计等等都密切相关,除了武打设计仍不太行,九十年代末期大陆在每个环节上的水平都是更高的,但是大胡子的编剧不理解原著,导演统筹能力也不足,节奏控制失调、后期剪辑混乱,出来的东西往往低于观众期望。</p>

尤其还是打着央视名头开拍,就更容易让人失望,最难容忍的是明明缺乏创意,却非得作些莫名其妙的改编,再加上高高在上不愿听取意见,那就真令人讨厌了。</p>

抛开陪伴成长的情怀实事求是地说,八九十年代的港台电视剧制作真的都相当粗糙,大部分镜头都是室内搭景拍的,换场景就是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但人家编剧厉害,总能吊着观众的胃口讲故事。</p>

另外就是改编得特别通俗,镜头语言和台词都大白话,看着特别轻松,我们的编剧往往卖弄水平,不愿意贴地气。</p>

</p>

开拍金庸剧是无法避开比较的,香港的李添胜九十年代开拍了一系列金庸剧,九四年是射雕、九五年是神雕、九六年笑傲,后来九七年拍了天龙、九八年鹿鼎记、九九雪山飞狐。</p>

这些武侠剧后来被网友认为部部都是经典,凭良心说其实这些剧制作水准也都不高,布景依然简陋服道化依然随意,演员表演油滑套路,李添胜都未必好意思说是精品。</p>

假设将其中任何一部拿出来说是央视拍的,一样会被喷成翔,只因为大陆做得更差,于是显得没那么不堪。</p>

可见国内的观众要求真是很低,非常容易就被满足了。</p>

大陆也有拍得好的,03年胡军主演的《天龙八部》,水准应该是所有金庸电视剧里最高的。</p>

既然现成的人,苏长青打算从《天龙八部》开始。</p>

从时间上来说,《天龙八部》故事发生的年代早于神雕系列一百多年,也应该先拍。</p>

未来怎么改编可以再议,苏长青已经有了大方向,现在得先取得金庸的授权。</p>

两年后金庸收一元钱就把拍摄权给了央视,苏长青可没抱这个幻想。</p>

他指示杜可可:“去趟香港吧,把咱们的作品给金老看看,如果能合作的话就买版权,该花多少钱就花。”</p>

金庸得作品被翻拍很多次了,授权不贵也不太苛刻,大陆一直没有好的团队能够拍摄金庸的作品,以四维的实力和苏长青的知名度达成合作应该不难。</p>

如此一来杜可可的团队接下去的工作方向基本定了,还有黄杨和黄勃的需要确定。</p>

。</p>

。</p>

昨天拜票不少朋友给了推荐票和月票,找个时间统计一下上架以来得到的支持,特别鸣谢。(っ'-')╮=??????</p>

最新小说: 新江奇缘 人生何处不春天 苟在末日魔道成圣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四合院之贾东旭的逆袭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 日月星事务所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