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重生光影年代 > 第二百八十一章 苏导的斗转星移

第二百八十一章 苏导的斗转星移(1 / 2)

 这话说得不地道,《鬼子来了》用日本演员在日本做的后期,国内禁了反而在日本卖了票房获了奖,而且很受欢迎,难道能说这是通日行为吗?</p>

显然不能,这其中的道理姜导不可能糊涂,这么说话就是有点急了,于是绑架上爱国情怀。</p>

姜导的自负是业内出了名的,拍《红高粱》和张导吵了几个月,前两年拍冯裤子的《北京人在纽约》也是压着所有人,无论遇到什么事他都必须赢,属于有才华有气场而又自视甚高的强人,但也输不起,人称鬼见愁。</p>

他的脾气也不是针对谁,据说他当导演的时候,投资人来拍摄现场探班,他连招呼都不打,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今天能喝酒陪着笑脸已经是不错了。</p>

不过把项目主动拿出来研讨,如果不是卖弄就是听意见的,态度应该好点,这里一个个都是影视界精英,肯提出看法就是给面子,毕竟每句话都可能涉及创意,不能听不顺耳就急眼。</p>

可姜导不在乎,强势的情绪也是压倒别人的策略之一。</p>

苏长青心里有点不舒服,不过没表现出来:“拍抗日题材的人太多了,以后甚至可能成为一个产业,到时候许多人靠拍这个吃饭,我就不凑热闹了。”</p>

这倒是不假,后来横店里每天都驻扎着大量日军,有的群演成年累月演这个,好像在那当兵似的。</p>

神剧泛滥一方面是因为过审容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市场不愁赚钱,实际上是集体过度消费历史。</p>

这种文化现象米国也有,拍了不少抗德神剧,但发展到咱们这水平的,世界范围内极其少见。</p>

在张导和姜导的作品里,抗日题材也占有相当大比重,尤其是张导,摄影和导演的成名作都是抗日。</p>

他们是国内最顶尖的导演,创作面尚且如此之窄,其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以后日本成了一个省,那不是没得玩了。</p>

姜导呵呵笑:“苏导说话水平果然高,轻巧就推脱了。”</p>

他这脾气可真够硬的,不依不饶,不推了难道针锋相对打擂台一起拍抗日剧?</p>

苏长青有点恼火了,不过他不会当着这么多人面脸红脖子粗争论,观点可以辩论,已成历史的事实没什么好争的。</p>

自从柳雨菲出演了神仙姐姐王语嫣,四维的员工当面叫苏长青老总,背后都叫慕容复,谁让他也是哥哥。</p>

慕容复的绝技是什么?</p>

斗转星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p>

所以苏长青也不孚众望,给姜导出了两个好主意。</p>

“姜导的新片强调贴近真实,在我心目中最贴近真实的抗日片是《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等等老片子。”</p>

姜导一时不明白苏长青说起这些什么意思,但也附和:“这些都是建国早期电影,许多参演人员甚至就是当年的战士。”</p>

这倒是没错,拍《铁道游击队》时是当年游击队队长、政委当的顾问,一些危险动作甚至是当年的老战士帮忙完成的。</p>

后来成龙大哥和许帆也拍过一个版本,现代手法演绎,就没那个味道了。</p>

不过苏长青说的不是这个:“我的意思是影像质感,如果是我拍这部电影的话,就会选择黑白拍摄,那才是老电影的感觉。”</p>

姜导举起一半的酒杯悬在了那,嘶地抽了口冷气:“黑白?!”</p>

苏长青举起杯和他碰了一下:“没错,黑白。”</p>

张导眼睛转了转,一拍手:“苏导这主意不错,用黑白。”</p>

姜导眼睛眨巴了好一会,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说:“我和顾常卫一直争论这事,来之前最终确定用黑白拍这片子,没想到……”</p>

最新小说: 人生何处不春天 苟在末日魔道成圣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四合院之贾东旭的逆袭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 日月星事务所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 诱吻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