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重生光影年代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干掉哪个人?

第三百六十九章 干掉哪个人?(1 / 2)

 当年从马王堆出土了不少文物,其中的素纱襌衣特别出名,面料为素纱,属于丝织品,虽然用了二点六平米的料子制作,重仅四十九克,还不到一两,是世界上最轻的贴身睡袍和最早的印花织物,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p>

坊间一直传说这个制作工艺失传了,现代科学家想尽办法复制,无论如何都没办法那么轻。</p>

苏长青特地请教了陈锦,她完全不以为然:“蚕丝织造的工艺是一直延续发展的,不存在断档,西汉的技术水平不可能高于现代,那件衣服之所以特别轻,一是岁月太久了,蚕丝内部许多物质流失,这个是时间造成的,二是当时的蚕和现在品种不一样,吐的丝更细一点。”</p>

她毕竟是业内人士,很了解情况:“后来南京云锦研究所仿制成功了,裁剪制造成襌衣再进行染色浸泡作旧,和原件一模一样。”</p>

所以这不过是个善意但反智的炒作,网上有非常多类似的言论,包括锻造刀剑。</p>

拍电影用的刀剑分两种,打斗时一般用道具,都是非金属的,比较安全,舞动起来也快得多。</p>

但特写或者平时手持时一般用真家伙,拍起来更有质感,新片很强调神兵利器,这个必须特别讲究,不能糊弄。</p>

所以苏长青需要制作几把特别精良的武器,包括女主使用的唐刀,品质不能低于日本太刀。</p>

身边的好几个人听了这话,几乎都不假思索地告诉他:“国内制刀技术早就失传了,您如果要想做好刀,恐怕得去日本,根据图纸找锻造大师定制。”</p>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好像都是内行,道具师听了有点生气:“你们说技术失传了,能告诉我失传的是什么技术吗?说个名称出来?”</p>

这太专业了,没人说得出来:“这谁知道,反正失传造不出来了就是,全给人家日本传承去了。”</p>

“既然不懂就别胡说八道,打造刀剑无非用的冶金和锻造技术,咱们百炼钢和局部热处理汉代就有了,包钢南北朝就很成熟了,一直到现在都用得好好的,怎么就失传了?</p>

日本虽然从唐朝学了些刀的款式过去,但是炼钢技术始终很差,一直到明末德川幕府时期才通过棒子从我们这又学了包钢,改名叫甲伏锻,什么玩意靠他们传承了?”</p>

道具师经常要做刀剑,对这些比较熟悉,不过有人听了仍不服气:“可我们现在的确很多刀剑都没有了,包括唐刀,而人家太刀一直在发扬光大。”</p>

“别想都不想就扼腕叹息古代各种好东西失传了,许多东西被淘汰只是因为不再实用,被更好的选择替代了。”</p>

道具师有些无奈,不过还是很认真地解释了:“咱们就说唐刀吧,唐朝之后之所有没人再用这种直细的刀,是因为宋代冶金技术大突破,开始用煤炭冶铁,钢铁产量大增,于是就出现了更厚的步人甲,唐刀砍不动刺不穿这种铁甲,自然就被淘汰了,换用了宽刃的砍刀。”</p>

“历史在发展,技术也同样在发展,咱们出现停滞甚至倒退是在满清,没事多看看书,别信口就来。”</p>

其实苏长青也知道所谓失传大多都是胡扯,冷兵器的制造技术都不复杂,现代想要复原不会太难,天下无双的神兵利器只存在于武侠小说之中。</p>

其实日本大规模军事作战也不用杀伤力有限的太刀,这玩意在弓箭、长矛面前不堪一击,之所以得到传承,是因为幕府时代还有特殊的武士阶层,需要佩带太刀,后来日军军官也需装备,有需求自然也就一直生产下来了。</p>

既然国内能锻造好刀,苏长青就把这事交给了道具师去联系。</p>

据说浙江、河北、内蒙都有不错的冶剑锻造师傅,不过苏长青要先看到样品,然后再将美工师设计的刀款发包定做。</p>

做这些武器不便宜,几把上好的兵刃能在北京买套房了。</p>

最新小说: 人生何处不春天 苟在末日魔道成圣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四合院之贾东旭的逆袭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 日月星事务所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 诱吻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