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七月,正值夏种刚刚结束之时,而且也还没到甘蔗的收割之时。所以这个时节,很多的台湾百姓是最贤的。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会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乘着晚凉,谈天说地。而他们所谈论的内容大多来自几份发行全台湾的报纸,当然也有些比较勤奋的人,看过一些从书店里买回来的书籍,这个时候便可以在别人面前大大的显摆一把了。
所以,这个时候,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在大城市,都有一些明显是农民或是普通工人的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指着报纸上登出来的东西,品头论足一番。
这种景象,在大明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即使是有这样的聚会,也是那些文人凑在一起,骂骂奸佞,或是搜肠刮肚的罗织一些酸腐文章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台湾现在能有这样的景象,完全得益于萧明乾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对教育的大规模的投入。各种途径的教育和培训,使得台湾的识字率,在六年后的今天,将大明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当然这只是识字率,高端文人的比例还是远不如大明。不过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七月初八这一天,整个台湾的百姓比之以往更显激动。原因就在于台湾的几份报纸上,同时登出了几个消息。
首先便是台湾取得了‘衣冠南渡’计划的成功和《济北条约》的全文。
普通百姓对‘衣冠南渡’计划的成功的意义不甚了解,但是他们知道台湾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同时他们也对《济北条约》当中提及的四百万两白银的赔款,津津乐道。
同时,文学报上登的那些对这场战争的报道和对各个战斗英雄的采访内容,更是让普通百姓喜闻乐见。他们将文学报上的内容,完全当做是精彩的小说来看了。民间甚至排出了一些英雄豪杰的顺序,在民间掀起了一股当兵以求取功名的思潮,而这种思潮还非常的强烈,毕竟在台湾,军人的地位是非常的高的。
不说军人的待遇比之普通百姓要高上一些,就是一人当兵,全家都会得到各方面的优待来看,也有不少人有了进入军队的想法,更何况台湾的几次作战,军人的死亡率一直很低,使得当兵的风险相当的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台湾民众对战争的恐惧感。
普通百姓关心的是战争的胜利和条约签订后,台湾获得的大量的财富。但是那些工商业者关心的却是另外的一个方面。
“爹,爹,好消息啊”谢敬兴奋的跑回家中,挥舞着手中的报纸满脸激动的大声叫道。
“什么好消息,难道台南糖厂同意保留我们的白糖经营份额了?”台南谢家的家主谢宏看着自己的大儿子兴奋的表情,有些期盼的问道。
因为日照流民暴动,打死知县的事件,谢家这段时间不是很好过。眼见新糖的经营配给分配的时节就要到了,但是台南糖厂却通知谢家,今年谢家的份额将只有往年的八成。
这怎么可以,台湾这些年一直都风调雨顺,并没有出现甘蔗减产的现象。白糖产量是一年比一年高。在这种情况下,糖厂竟然要降低谢家的份额,这让谢宏如何不着急。
但是着急又有什么用,这件事情的决定权不在谢家手中。而且最主要的是,谢宏感觉到,这个事情很可能是源自于日照的事件。
虽然日照那边已经被大明司摆平了,但是日照的移民陷入了半停顿状态,即使是周边的几个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或许,这是军政府,甚至是督军大人对谢家的警告。
“不是白糖的事情,是这《济北条约》和《台湾时闻报》上面刊登的的公告。”谢敬激动的说道。
“这《济北条约》我也看了,这对我们谢家也算是个好消息,但是这是面对所有台湾商人的,我们并不会占据什么优势啊”谢宏疑惑的说道。
“爹,您应该往深了看。这《济北条约》一签订,吕宋基本上已经是台湾口中的肉了。如此大的一个吕宋,那里的土地将是台湾的数倍,我们何不想军政府申请在吕宋建立一个大型的农场,专门种植甘蔗。如此一来,我们便有了稳定的制糖原料来源,自己建一座糖厂,虽然规模可能无法同那些巨头相比,至少不会再被别人卡住脖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