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处理政事
“这是下官失职了,吾愿亲自去云杜,替主公接回此人。//更新快//”贾诩听到诸葛亮对蒋琬如此推崇,心知自己因为大意,而几乎导致大贤离去的他,忙起身作揖请罪道。
“文和先生,这事责任不在你,吾看还是出在杨仪这个吏曹从事身上啊。”诸葛亮摆摆手,对于贾诩他自然是充分信任的。
“主公放心,今后我会加强长史府方面的监督。”贾诩慎重的点头应道。
“吕凯那小子历练了几年,也有些成就,就让他正式出任长史府督邮书掾,负责传达文书任命考核等事务。”诸葛亮想到吕岱的儿子,这几年跟在贾诩身旁,以弟子身份伴随左右,也没有个正式官职,现在正好趁这个机会,让他出任督邮书掾这个职务。
“督邮书掾这个职务,由吕凯上任倒也合适,这些年他赶在下官身旁,做的也是这件工作,不过督邮曹掾一职,还需要一个有才干,而且公正严明的人来负责。”贾诩所说的督邮曹掾,则是负责巡视督查郡内各县官员一个职务,虽然职位不高,但他一旦出行,就是代表郡守,犹如钦差大臣,可谓是见官大一级。
“嗯,这个人选,由你自己物色一个,若有合适的人选,让他来见见我。”诸葛亮点了点头,赞同的说道。
贾诩刚离开郡守府,户曹从事糜竺领着亲兵,抬着一个木箱,进入了诸葛亮的书房,“主公,这是今年江夏郡内的收入,以及新城那边的账薄,请主公过目。”诸葛亮看了眼糜竺打开的木箱,见里面满满的几十卷书简,不由想起后世的纸张,若是用书本来记录的外,这些账目,糜竺一个人就可以提来了,哪里用的了用这么一个木箱来装载。
其实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纸张,只是因为这些纸张过于粗糙,又不利于保存,因此并没有得到士大夫的推崇,相反竹简虽然沉重,但由于传统习惯的原因,这个是人的人们,普遍还是愿意用竹简记事。
诸葛亮在新野的时候,也叫人试验过造纸,但由于诸葛亮对于造纸材料并不熟悉,虽说按当时做法,也做出纸张,但效果也不怎么好,所以也只能弃之不用,如今移镇江夏,看到眼前这么多书简,诸葛亮不由又升起了造纸的念头。
不过这事还得跟工曹从事严峻商讨,所以诸葛亮也就把这事留在心头,接过糜竺递来的一卷书简,大略的翻看了一下,道:“子仲,这些数据,我等会再看,你先跟我说说,目前的税收情况。”
“诺!”糜竺席地坐下后,整理了一下思绪,作揖道:“据下官这三个月的走访落实,目前江夏郡各县,户籍共三万八千户,人口为十三万七千口,加上新野三县迁移的民众,江夏实际人口应该约为十九万一千余人,比此次江夏之战前,减少二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