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灰色 > 第二十八章 烂事(1)

第二十八章 烂事(1)(2 / 2)

其实柳下的话里还是给了江口一个机会,那就是情报,只要你搞到了土八路的情报,出动军队的事情就好说。柳下混成旅是重兵混成旅,一旦动起来也是浩浩荡荡的一大坨。就拿安县来说吧,根本无法安置混成旅的驻地,只能在县城外找个地方给混成旅安营扎寨,七千多人的部队,要驻扎下来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江口几乎动员了整个安县的力量去安排,还有吃的,一个旅团,一天的口粮就是5吨,这还不包括蔬菜,肉类等等。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大部队的驻地往往是在中大城市附近而不是在穷乡僻壤,地方小了,根本无法供应这些部队的蔬菜副食,更别说其他的吃喝拉撒了。所以,李久断定鬼子这个旅团的进剿时间不会长,毕竟给地方带来的麻烦多过带来的好处,就是柳下不提出走,江口也会想法子赶柳下他们离开。

按照江口的想法,柳下旅团来了之后,就像篦子一样的在安县从东向西过一遍,确保安县的土八路全部覆灭。可这个话江口说不出,柳下也不愿意干。混成旅的人是不少,可要是说从东向西把安县过一遍那是不可能的,再小的安县也有1800多平方公里,摊到每平方公里还不到四个人,整个混成旅就是累瘫了也做不到毫无漏洞,一旦分兵以后,还有被打的风险,纯粹是劳兵伤财。

柳下到了安县闻不到*味,也感觉不到对手的压力,这是职业军人的本能告诉他的,他非常奇怪,八路军的大部队怎么可能忽然就不见了?你江口手下的情报机构都是吃屎的吗?如果按照报告上的判断,三个团的八路军怎么说也有个三五千人,这么大的队伍调动,难道就没有一点蛛丝马迹?他不能原谅江口情报机构的无能,更是对八路来去如风的事情不相信。

事实上不光是柳下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江口也有,更别说在当地打滚的花长海了,他们都觉得突然一下子就没有压力了,原来那种总是觉得哪里要出事的感觉没有了。花长海在安县徒子徒孙不在少数,可就是摸不到关于八路军的消息,反馈回来的消息就是“安县县大队咸鱼翻身了。”这算啥?县大队不就是个游击队吗?早先被花长海和齐宝光的绥靖军打得找不着北,咸鱼翻身?能翻到哪里去?花长海自己不信,也不敢把这样似有似无的消息报告给江口。他要找的是八路军的大部队,找不到大部队拿那些游击队说事,那不是去江口那里找骂吗?

鬼子大部队要扫荡,得有目标和有情报,现在,仓促被军部调来安县的柳下这两样都没有,他立即发报给军部,质问调他们到安县来干什么?

军部也不好回答,去干什么?实际上就是去立一尊神吓唬人的。可这话能跟柳下这个级别的将军明说吗?不能,只能是模糊处理。

于是,柳下派出一个大队,象征性的去了一趟杨集村,到了村里一看,什么都没有,那就点火烧吧,烧完了算是把差事应付过去了。可是柳下在部队出来的时候就告诫过自己的部下,杀人放火偷鸡摸狗的那些烂事是地方部队干的,我们是正规野战军,不要丢了自己的面子,那种下三滥的事情可以去搞,但不是我们这样有尊严的帝国军人干的。结果,烧房子的事情还要跟着去的伪军干,可伪军现在也不傻啊,得罪八路狠了,吴有庸营就是榜样,这活……敷衍过去拉倒。于是,烧得是牛棚,猪圈,鸡窝,看着黑烟冲天,还夹杂着怪味,熏得鬼子立马就走了,伪军是最后走的,那个带队的连长还找了快破砖头在一家院子里写了一行字,“我们留一线,日后好见面”。特么的这些伪军都成精了!

要说有这悟性的伪军也是从王贵那里学来的,王贵原来是江湖人,在安县的伪军里不仅有不少熟人,有的还是把兄弟,那个连长就是其中之一。王贵是在出事的第二天到达的安县,他是来押送给养的,不过是白来一趟,因为他们的给养全部在疙庄的爆炸中飞灰湮灭了。没拿到东西,也不知道是转身就回璋德还是要在安县等一等,他这个级别的根本无法去使用电话,只能找把兄弟帮忙,这些把兄弟凑到一起就嘀咕,嘀咕来嘀咕去,王贵就把如何与八路打交道的“秘诀”告诉了自己的这些把兄弟,这才有了那句话。那句话明显是要与八路套近乎。

以柳下的意思,干脆现在就进行夏收大扫荡,可是却是被细川这样的基层军官联名上报军部反对,道理很简单,现在扫荡去扫啥?麦子刚刚抽穗上浆,离麦收至少还有二十天,这扫荡能坚持二十天吗?肯定不能,那留下的部队一走,麦子也熟了,没有了柳下的部队,就以细川、江口这样的守备部队,如何征收夏粮?这不等于是便宜了八路?要知道,鬼子搞夏收扫荡不是去毁那些麦子,而是要去抢那些麦子,按照日本大本营的决策,在支那的战争,必须以战养战,基本的粮食必须就地获取,如果因为扫荡把麦子烧了,中国的老百姓固然没粮食了,可他们自己吃什么?如何完成军部下达的征粮任务?

可是要柳下部队留在安县也不现实,毕竟这个大部队的吃喝拉撒睡会带来很多问题,如果用火车运输来解决,这无疑增加了费用和难度,如果就地解决……恐怕江口还是要派部队下乡去抢,他安县县城根本就负担不起七千人的生存问题。到了这个地步,鬼子真可谓是进退维谷了。

鬼子的大部队到了安县,却是没有展开大规模的扫荡,甚至连村子都还没有烧几个,这是为什么?在历史上,鬼子的三光政策是用在八路军根据地的,他们认为,只要把根据地烧光杀光抢光就可以遏制住八路军的发展,而对他们自己的“辖地”,鬼子还是要偏于“中日亲善”,其目的无非还是“以战养战”。

提出这个政策的就是马上要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的多田骏,把这个政策推向高峰的则是那个臭名昭著的冈村宁次,尤其是在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在华北平原上制造出一系列惨案,鬼子管这个战略叫“烬灭作战”。

最新小说: 我的完美末世人生 美漫:骇客蜘蛛侠 恋爱借我一下 原来我才是那年兽 娘子,你不会真的给我下药了吧 人生得意需尽欢 穿越大明,教个书怎么了? 真灵道主 悟道万法:从投影诸天开始 火红年代:四合院外的激情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