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复国 > 第351章 另论盐政

第351章 另论盐政(2 / 2)

“云帅正是点着了要害之处,刘晏任盐铁使之初,盐课岁入40万缗,盐法施行后,盐课收入达到600万缗,为国家岁入的一半,只是这些盐商往往抬高盐价,使得百姓吃盐也难。”

侯云策道“这也正是商人逐利所致,孟郎,你掌管侯家商铺多年,也算是老江湖了,你看有什么良法减少私盐”

“私盐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利润太厚,因而贫困百姓往往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贩私盐,初大武初期之程知节,大武晚期之黄巢,都以贩私盐起家,依在下掌管侯家商铺的经验,还是应采用刘宴的作法,官商合作,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朝廷若想控制盐价,可以每年根据实情,给各州限定一个最高盐价,产盐区因为节省运费,盐价可低一些,非产盐区,可以根据运费的高低来定价,这样一来,朝廷有收入,商人有利润,百姓有盐吃,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侯云策听到孟殊此说,不禁笑道“这就是由朝廷发布的官价了。”

孟殊知道侯云策虽然是朝廷高官,却对商人没有歧视且颇有好感,对经商之道也熟悉,侯家商铺正是侯云策所开创,他见侯云策很快就理解了自己的说法,兴致更高,道“正是此意,侯家商铺南来北往调动大宗货物,深知货运之难,商家每次远行,总带着沉重的大林通宝行走于商道之中,真是一件极苦之事,我在商铺内部试行了西蜀交子之法,约有一年多,效果还不错,免了商家们远钱之苦,快捷且安全。”

“孟郎的意思是要在盐政中推行类似交子制度”

“正有些意,天下盐分海盐、池盐、和井盐三种,河东之地多为池盐,沿海则产海盐,井盐则在西蜀,西蜀井盐规模小,我们暂且不谈,下官有一个想法,河东产盐却缺粮,若商人欲在河东买盐,可以运送粮食先去换盐交,再持盐交去盐池取盐,取到盐后再到指定地点卖盐,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商人解决河东缺粮的问题,而海盐产地并不缺粮,可以用钱直接换盐引。”

“还有,若商人换了盐引之后,如果因为各等原因不愿意或者无法到盐池取盐,则可以用盐引到官府换钱。”

黑城本是孤悬于关外,本身物产并不丰富,若是商道,早就被困死,侯云策在黑城之时,见惯了商队,与一般中原官员自是不同。他很容易理解到孟殊建议的合理性,笑道“孟郎执掌侯家商铺,真成了大行家了,按孟郎这样设计,盐引可以辗转流通买卖,实际上就等同于钱,而且便于携带,定然会受到盐商以及其他商人的欢迎。”

和孟殊一席话,侯云策对盐政越来越清晰,他扭头看了看杜刚,道“孟郎讲得极好,你可有什么意见”

杜刚在座椅上坐得挺直,孟殊说起盐政滔滔不绝之时,他也在紧张地思索着,听到侯相询问,就道“大林朝境内有三帮私盐贩子,一帮是海州帮,主是是贩海盐,海州帮大龙头叫李狂生,手下足有三千多人,有海船数十只,散布在沧州、登州等地,汉中帮主要贩西蜀中井盐,有一千多人;郑州帮主要经手河东之盐,龙头老大就是吴七郎,以前是海州帮势力最大,如今郑州帮控制了从大梁到灵州的所有私盐,手下有已数千人,郑州帮和海州帮一海一陆,各有所长。”

侯云策对私盐贩子有些头痛,道“吴七郎的私盐贩子有不少到了大梁城内,西城区的就有一批私盐贩子,城内的无赖如可是他们地对手,如今全部成了私盐贩子地手下,再这样下去,这些私盐贩子就会尾大不掉,成为地下势力。”

杜刚胸有成竹地道“这几年,飞鹰堂花了侯家商铺大把大把的银子,也做了些事情,私盐贩子一直在我们地掌控之中,几大股私盐贩子的大部分重要头目皆在飞鹰堂的监视之中,他们一举一动都被记录在案,包括郑州中牟的吴七郎,这两年活动也全部在掌握之中,只要飞鹰堂调查能力远远强过行动能力,若是要同时捉拿这些重要头目,则力有不逮。”

侯云策对孟殊和杜刚两人很是满意,他笑道“吴七郎是侯家商铺的武教头,也是有军职的人,他的所作所为都在听命于我,并无异常之事,只是他手下数千私盐贩子皆是亡命之徒,若突然没有了生计,必然是一个祸端,必须要有一个稳妥的法子安抚他们。”

“孟郎,你明日派人到中牟去,让吴七郎到大梁来见我。”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