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甲午
武当山下张家寨,张行家就在这里。李书成来这里,是想要建一个学堂。
“先生要在我们寨子里开私塾?”张家族长说道,“先生在这里开私塾我们寨子肯定同意,只是,能送娃子读书的不多,这私塾不一定办得下去。”之前他们寨子也办过私塾,不过能读得起书的小娃子不多,养活不了教书的先生,私塾办不下去。
“族长不用担心,我办这个学堂并不是为了赚钱糊口。”李书成笑道,“学堂建好之后,附近几个寨子的孩子上学不用交束脩,只有远处来的才会交一点束脩,而这些束脩是他们吃饭的费用。”
“这……不为了赚钱,那是为了什么?”族长问道,他想不通李书成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只是想做点什么。”李书成说道,“几百年前宋朝的时候,十个人里有三四个人识字,可是到了现在,几十个人里才有一个识字的。现在西方国家打进来了,我们落后了。落后就要进步,要进步就得学习。可大家都穷,少有交得起束脩的,我又不缺这点束脩。”
“不用交束脩?那太好了!”族长高兴道,“我叫寨子里帮你吧学……学堂建起来。”
“学堂要建大点,不但你们寨子的人帮忙,还要叫上附近几个寨子。”李书成说道,“就建在寨子外面通往武当山的路边,附近几个寨子的孩子上学近点。”
选址、买木料、瓦片、石头,这些一玄老道士交代道士们帮忙,附近几个寨子的人听说这学堂是不要钱给他们孩子读书的,而且来干活李书成还给工钱,一个个干劲十足。
学堂建得差不多,同样是武当山的一玄他们通过善信请过来几位年纪大的秀才做先生。武当道士出了这么多力,又是在武当山下,李书成一想,就以武当山又叫太和山,就叫太和学堂了。
学堂初期只开两门课,语文和数术。语文就那样,识字、学习儒家经典、学写文章。当然,写文章不用八股格式,又不是为了考科举。至于数术,早在几百年前李书成就教过了。
数术使用的自然是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这些符号,要是前几年可不能使用。恭亲王和曾国藩等人见识到洋人的坚船利炮、精良技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学习先进技术,首先就要学习数术。而大学士倭仁等顽固势力却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争辩之中,恭亲王说道:“数术不是外洋事物。外洋数术使用的符号,早在宋时就已经在中国使用了,前明也广泛使用,贵州安顺府更是一直使用到现在。”
当然,这样的争辩其实无意义,最后还是要看掌握朝政的太后的意思。
慈禧太后听了两派的意见,认为在现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维护朝廷的统治,必须依靠实力更强而且得到洋人赏识的曾国藩等人,于是她支持洋务派。
当时江明月就感叹过,朝廷也有明白人,要是皇族不是满人,而是汉人,以慈禧的手段和见识,说不定清国就此崛起了。而慈禧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她掌握朝政,开始洋务运动之后,清朝军力迅速增强,才有了后面几十年的相对和平。不然以之前的形势,清朝也许已经被肢解了。
武当山下有一个免费的学堂的消息,经过善信香客的嘴传到附近城镇,然后很多想要孩子读书识字却又拿不出学费的父母带着孩子前来。
“这……这里的学堂真的不用交束脩吗?”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结巴着问道。他的身后,躲着一个五六岁的瘦小孩子。
“嗯,我们这里不用交束脩。”李书成说道,“不过孩子吃饭还得出钱。”
“这……能不能交玉米红薯啊?”汉子说道,“钱我们实在拿不出来。”
“可以!”李书成说道,“实在拿不出什么孩子也可以在这里上课,不过他得帮着干活。我们打算建一个养鸡场,他们每天帮着养鸡。”
“可以可以!”汉子急忙说道,“别看我家小子才六岁,已经回帮着家里干活了。”不管什么时代,穷人的孩子,自然早早就帮家里干活了。
一百六十多个孩子,大的十一二岁,小的五六岁。这么多孩子的吃穿住用是一笔很大的花销,虽然李书成空间里有一大堆金银,但是只出不进不是个事,最好还是给学堂弄些产业,让学堂能够靠这些产业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