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晓得。”
“他爹也是你爹,你清楚吗?”
“我清楚。”
“说是贪污罪呀?”
“哦。”
“你知道从县城到我们镇上的公路修通了吗?”
“知道。”
“那样到县城就方便了。”
“嗯。”
“我这次回来主要是拿过冬的衣服。天气就要变冷了。我马上就要去省城,一边打工,一边陪跃进。主要是看着跃进,不能让煮熟的鸭子给飞了。”
“好。”
秋生想多说一点话,害怕在她面前出错。秋生觉得自己该走,因为他看见晓艳与跃进的甜蜜幸福,为他们开心;感觉到内心不知何时出现的伤口,在隐隐地痛。
69
作为一个人,应当有起码的道德准则;在膨胀的欲望的面前,道德是唯一能够抑制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人,应当了解基础的法律常识;在放纵的行为面前,法律是最好规范行为的工具。人的行为不受道德约束,会受法律制约;道德的力量源于心灵,法律的力量来自强权。原本通过自我管理能避免的行为,因为道德的沦丧,需要被法律强制规范,这值吗?想起有一个叫吴良新的人已经受到正义的审判,今天当爹的被禁锢在铁窗之下也是必然;犯错必将受到惩罚,这是公道!
“根据当前的情况,我决定两条腿走路。”有了清晰的方向,接下来是旅程。
“两条腿如何走呢?”
“一方面把爹贪污的钱全部退还,这样可以减轻处罚;一方面用钱去打通相关的关节;争取能宽大处理。”合作的核心是共识,独立的精神是自强。
“把钱全部退还我同意,这些原本不是他的钱;退钱过后良心平安。没良心有钱的日子过得不舒坦,有良心没钱的生活自然舒畅。至于你说打通关节的事情,我不同意。”
“为啥呢?”做事需要理由,不做事更需要根据。
“我不忍心任何人被关押,不用说他。一个人做错事要承担责任,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你知道,当弟弟的从来没有求过你,当我求你行吗?”人能够低头,在昂首的时候会获得更多掌声。
“不行。我劝你放弃打通关节的念头,这样会适得其反。人在贫困的时候保持尊严是高贵;人在绝望的时候恪守道德是伟大。”
“连我求你也不行。看来你心里不但没有爹,没有我这个弟弟。”主动在你面前放下身段的人,要么尊重,要么远离。
“你怎么这样想?他是我爹,坐牢也是我爹,但并不是说我可以犯法做那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你明白吗?”道德是做人的基石,法律只不过是它上面的栅栏。
“你不救,我救。无论如何我一定要救爹。”不顾一切往前走的人,可能是勇士,可能是莽夫。
让秋生没有想到,一个人的坚守埋下罪恶的种子,在自私狭隘的土壤里生长;人性丑恶的一面,遇着挫折就张扬。在弟弟躁动的心中,邪恶的欲念在漫延;在他自以为是的性格中,不允许被别人轻易拒绝;在他粗浅的认识中,无法接受亲人的否定。弟弟走后,他有些闷闷不乐。无论怎样说,他不愿自己的父亲遭受牢狱之灾,在身上流着相同的血;不愿自己的弟弟去做违法乱纪的事,那会损人害己;无论怎么讲,他不愿在亲情与规则之间取舍,取舍总让人痛苦;他不愿在良知与利益之间选择,选择总让人难受。
在亲情与规则之间,选择规则可以保护亲情;规则总是保护人,既然规则保护人,为什么不让它保护,还让它规范自己呢?如果没有得到允许,人去碰任何东西都会反应,触摸邪恶受报复,亵渎圣洁受轻视,伤害善良会有公愤,触碰肮脏会变龌龊;人没有得到规则的许可侵犯它,规则会放过你吗?如果规则不符合你的利益,你的利益要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否则鲁莽的行为只会伤害自己;如果还牵涉亲情,那是愚蠢。当你的利益变成大多数人的利益,规则才会朝着自己方面变化,甚至改变规则重新制定。
在良知与利益之间,选择良知帮人取得利益;良知搁在什么地方不安全?有利益的地方;利益把良知最大利益化,得到他可得到最大的利益;自然会有力量想拥有它,最终是朝力量最强一边走去;这是利益的规律,良知的悲哀,良知变成利益的悲剧。良知搁在什么地方安全?没有利益的地方;良知安放在心里,为什么去沾染利益?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要宁静有虫鸣,要伙伴有花语;有明月清风送来片片温情,有春花秋日送上丝丝灵感。
“你也想救你爹?可是你却不能救他?”
“是的,妈妈;他毕竟是犯法。犯法如果不接受法律处罚,这个法律还有什么用呢?没有知识的人民天真,没有法律的民族放纵。”
“可不是人人犯法都受到法律的制裁?”公平只能限于大多数而不是全部。
“但不等于我们不需要法律。法律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准则,这个准则一旦被破坏,受伤害最多的还是老百姓;作为一个普通人,自觉遵守与维护法律是一种基本素养,是保护自己安全的最好方式,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