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明鹿鼎记 > 【0404 韦宝正式拜师孙承宗】

【0404 韦宝正式拜师孙承宗】(2 / 2)

吴襄轻声嗯了一声,接着轻声道:“兄长说的不错!的确会非常麻烦,那样的话,毛文龙甚至有可能将手伸到辽西来!辽西可是咱们的老家,辽西一旦有外人手,事情就不好办了。”

“没有那么悲观!孙督师他自己心里也有本账,打建奴,主要还是靠我们辽东本地将门正面阻击!毛文龙特娘的只会在建奴身后做点小动作,尽等着捡便宜!真的到了危难的时候,毛文龙根本派不上用场!要不是毛文龙花大笔银子与宫里的几位大公公打好了关系,哪里轮到他提督!”祖大寿道:“只要孙督师没有老糊涂,就绝不会答应毛文龙!不光是怕毛文龙坐大,京城的言官们可不是好说话的,但凡违反朝廷祖制的事情,都有很多人反对,更何况魏公公现在正四处搜罗孙督师的过错,要设法整倒孙督师。”

“那要是万一督师大人老糊涂了呢?铁了心要帮毛文龙?”吴襄不安道,“还有韦宝,这小子脑子活的很,嘴巴也很能说!不得不防。”

祖大寿瞟了眼吴襄:“怎么?你也对韦宝有意见吗?他还了你12万两黄金,你不是应该不对他生气了吗、而且,我还听说,你想收韦宝当女婿哟?”

吴襄一惊,急忙道:“今天我就让人将12万两黄金给兄长府上送过去。我本来是想等凑齐了18万两黄金一并送过去的,我手头没有那么多黄金呀,兄长千万不要误会。另外收韦宝当女婿,那是权宜之计,那天的情况我不是跟兄长说了吗?毛文龙用话把我赶上了。我还是更属意可法的。”

祖大寿满意的一点头:“不需要这么担心,我们有九成胜算!你玩牌九,摸到过几次天牌?”

吴襄笑着点头道:“兄长说的是。”

这时候两个人就看见韦宝急急忙忙从那边偏厅过去。

“好像出来了!怎么只有韦宝一个人出来?”吴襄对祖大寿道。

祖大寿冷笑一声:“肯定是谈崩了呗!合作谈不成的话,韦宝一个平民老百姓留在这里做什么?这回孙督师总算是硬气了一次!”

吴襄笑道:“兄长所言极是!这回毛文龙丢人丢大了。他还以为他自己就是督师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吴襄和祖大寿在前面悄声议论。

吴三凤和祖可法作为两个人的跟随,在后面也轻声的议论。

在正式的场合,吴襄出来主要还是带着吴三凤,而不是带二儿子吴三辅。

“大哥,你说韦宝这乡里人,不会真的和毛文龙攀上关系了吧?”祖可法问道。

“怎么会?毛文龙就是想从韦宝那里搞到不要钱的粮食!两个都不是什么好鸟,所以一拍即合!”吴三凤回答道。

“不知道督师大人是否能阻止毛文龙?韦宝若真的和毛文龙合作,以后可就不好对付他了。毛文龙手下很多人啊,比咱们辽西辽东还多!”祖可法轻声道。

“那又怎么样?毛文龙的人都是些乌合之众,舅父手里才是精兵强将!”吴三凤道:“等着看吧!督师绝不会答应毛文龙和韦宝的事,若是不然,舅父也会出来说话阻止的!”

祖可法点了点头。

这时候,孙承宗和毛文龙往大厅走来,所有官员都站起身来相迎。

孙承宗对众人道:“韦公子与毛将军的合作谈好了,为期从六年,改成六个月,新东西,我们也应该尝试一下嘛!”

众人闻言一阵哗然,没有想到居然谈成了?他们并不是很在乎,是六个月,还是六年。

反正大家都知道,毛文龙一旦得到了粮草支持,以东江军的手段,建奴是万万奈何不得他们的,大不了,打不过的时候,就往朝鲜的深山老林里面逃跑,往一个个荒岛上逃跑。

吴襄和祖大寿听说了这个消息,更是气的脸色铁青!

吴三凤和祖可法两人则就差没有气的当场爆血管。

吴襄已经对祖大寿详细说过昨天韦宝宴请辽西辽东所有世家大户的事情,并且告诉祖大寿,只有祖大寿与韦宝和解,同意支持韦家庄由韦宝自行打理,韦宝才会在三年之后归还祖家一半黄金的事情。

这么苛刻的条件,祖大寿是不可能与韦宝和解的,所以根本没有考虑过吴襄对自己说的事情,祖大寿是打算战事稍有缓和,立刻调动一支军队将韦家庄踏平!

谁知道现在仗还没有打起来,首先听到了这么不好的消息,韦宝居然与毛文龙搞到一起去了,似乎还得到了孙承宗的支持?

孙承宗刚才明明是反对的啊!这么一点儿功夫,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兄长?”吴襄轻声对祖大寿道。

祖大寿脸色铁青,抿着嘴,一句话说不出来,到了这个时候,他能说什么?韦宝与毛文龙合作,那是他们的事情,轮不到他一个锦州副将去管。

一众蓟辽的外籍大员们纷纷恭喜毛文龙获得了粮草支持,辽西辽东的本地将领们则都脸色不好看的默不作声。

毛文龙乐呵呵的对众人拱手道谢:“还有一条更好的消息呢,要督师大人亲口对大家说,等会你们少不得还要恭喜督师大人!”

“还有更好的消息?建奴退兵了吗?”袁崇焕问道。

孙承宗笑呵呵道:“不是,是老夫今日要收一个关门弟子!崇焕,你要多一个小师弟了。”

袁崇焕差点两眼抹黑,立时猜到了孙承宗是要收韦宝为弟子,他一个四十多岁的人,韦宝一个十四岁的人,两个人当师兄弟,这合适吗?

众人急忙纷纷恭喜孙承宗,这回,连辽西辽东的本地将领们也一起恭喜。

孙承宗乐呵呵的与众人拱手为礼,感谢大家。

袁崇焕回过神,恭恭敬敬道:“老师的眼光是不会错的,这下好了,有了这么有才能的小师弟,师门以后会更加发扬光大。”

“他年纪还小,你以后多带一带他,都是自己人。”孙承宗微微一笑。

“是,老师。”袁崇焕躬身道。

“师道”是中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既是精神价值的传承方式,也是传承精神的人脉延续方式;它是非宗教的,但具有崇高感;它是个人化的,因而是自由的,但也是受到制约的,尤其是内心的自我约束。

韦宝向王秋雅拿了装着孙承宗送给他的字,来不及与王秋雅说话,便又返回了。

众人少不得也对韦宝一通恭喜!

连吴襄也恭喜韦宝。

韦宝笑呵呵的对众人团团拱手为礼。

刚才不久之前,韦宝还只是一介平民,即便有秀才身份,在这样的场合,也仍然狗屁不是,但随着孙承宗的一句话,一切都不一样了!

孙承宗的弟子,即便是朝廷不封荫举人这类的功名,光是靠高官举荐,也是很有机会出仕为官的。

韦宝现在就已经算是半个官场中人了,所以在场众人自然会对韦宝另眼相看。

而且,官场中人又如何?

当官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找靠山!即便是知府级别的大员,想找打帝师、蓟辽督师孙承宗大人这样的靠山,又谈何容易?

即便魏公公正在怼孙督师,即便孙承宗没有融入东林党,在政治势力上实际没啥用。

不过,光是名望就已经很不错了。

况且,身为孙承宗的弟子,并不影响阉党或者东林党吸纳招收为己用。

拜师的一应用具很快准备齐整。

督师府本来就经常举行各种仪式,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大部分文官也都精通礼节,完全没有问题。

一位资历很深的蓟州大员充任司仪,指挥张罗,其他人在场众人则都是见证人。

韦宝很热情的邀约大家晚上一定要吃饭喝酒。

众人高兴的答应,这不是给韦宝面子,不答应的话,就是不给蓟辽督师面子啊!

不管有多少人怼,反正眼下孙承宗大人还是蓟辽督师,还是大明最有军权的人。

“师道”也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之一,既具有精神内涵的巨大价值,也有“拜师礼”这样的外在形式。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拜师礼”只是其中一部分。

中国人尊师重道,乃久远之传统,故周代已有释奠尊师之礼。孔子说“自行束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先秦诸子,私家讲学,大抵均是如此。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韦宝整装准备好了之后。

司仪高声道:“跪拜礼:一拜:日月北斗天长地久;二拜,师徒携手明月九州;三拜,永记师恩,功德千秋。”

韦宝恭恭敬敬的按照要求,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磕头。

孙承宗微笑点头。

“敬茶。”司仪道。

韦宝双手捧过一杯热茶,恭恭敬敬的递给孙承宗。

孙承宗含笑接过,喝下一半。

拜师茶是很重要的,这杯茶从此是一家,这杯茶技艺超群振华夏,这杯茶艺术人生展才华。

早在3000 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当时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以茶表敬意”,还能“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韦宝以为这就可以了,想要起身,被司仪制止了,示意韦宝还没有结束。

韦宝只得接着在蒲团上跪好。

孙承宗拿过一方戒尺,在韦宝的头上敲了敲。又在韦宝身上敲,并且口中念念有词。

“一敲头,头脑清醒,敬业于群。二敲肩,永担重担,敢于创新。三敲身,做事有度,循序渐进。”孙承宗道。

韦宝觉得好玩,有点想笑,强行忍住了,感觉比当初与众人集体入学,跪拜廖夫子的时候,大不一样,这次显然要正式的多!从此以后,自己也是有师承有师门的人了吧?

最新小说: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