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军人</p>
山西,大同府。</p>
孙传庭重赏了参与清涧县之战的一干地方将领,却对亲临大同的丁文朝没什么好脸色。孙传庭性子忠直,自然对丁文朝这样的特务头子没好感,不冷不热的应付了,便亲往前线督战去了,如今,近三万卫拉特兵马散布在陕北几条大河之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已难逃全军覆没之局。</p>
自大明英宗之后,蒙古人在大明九边来去自如的轻骑,头一回被陷在陕西,被四面围剿,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轮到蒙古人尝到孤军深入的恶果,那就是被全歼。</p>
三边总制行辕向前线推进,大同府冷清了下来。</p>
丁文朝却不以为意,军情司进驻大同并开始招兵买马,攻略西北,军情司责无旁贷。</p>
抚顺,辽王府。</p>
年关将近,马城自塞北前线返回辽东,洗去尘埃便酝酿着军情司的改制,中兴后的大明本质上仍是一个集权国家,这一点马城认识的很清醒,集权,倒并非什么坏事,一个十七世纪的皇明帝国必然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有一个强势的朝廷。</p>
不如此,则大明日后必然四分五裂。</p>
马城可不想一两百年后,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纷纷叛乱,由此,军情司必然改制,扩充,成为朝廷控制地方的利器。久居上位,马城政治手腕越发成熟老道,也更狠辣了,威严日重。改制前,马城先将军情司与锦衣卫,东厂合并,合兵之后再做切割。</p>
锦衣卫镇抚司,各地卫所,东厂全部并入军情司。</p>
如此,军情司便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也十分不妥,于是马城再将军情司切割,分成两司,新成立一个内务司。说白了,这个新成立的内务司专管地方,军情司则专管对外战事,情报侦查,紧急状况下有调兵之权,自然,事后会有军法司调查该员是否越权,调兵是否必要。</p>
以军情司,内务司,军法司为框架的组织形式渐渐成型。</p>
三司并立,与专管司法的三法司互相钳制,如此,朝廷可以通过这些强有力的行政机构,牢牢控制住地方。马城几乎可以肯定,后世他会被人写成暴君,类似铁血首相俾斯麦之类的角色,他的手腕远比大明开国时太祖还要激烈,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已经到了夸张的程度。</p>
这并非是什么好事,可也不是什么坏事,无非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让一两百年后的皇明陷入分裂,战乱,马城倒宁愿背上一个骂名,变本加厉的实施中央集权,不如此便无法长治久安。</p>
于是,马城便授意丁文朝亲赴西北,招兵买马。</p>
以马城这些征战的经验,敏锐的嗅觉,西北战局已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微妙的变化被马城洞悉无疑,西北大战,随着卫拉特部三万精骑覆灭于陕北,西北大战已然变成了一场低烈度战争,之前是他高看了蒙古人,蒙古人终究是一伙牧民,不堪一击。</p>
只是大明与蒙古杀伐征战两百余年,还未意识到此消彼长,本能的以为蒙古人很强大。既洞悉战局,马城便适时做出调整,这样的低烈度战争,正是军情司大显身手的时候,扩充后的军情司将主要负责西北战事,配合孙传庭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北边患。</p>
</p>
深夜,马城从堆积如山的文书中脱身,打个哈欠。</p>
出得厅门迎面便是香气阵阵,这完工后的辽王府仿照紫禁城,占据了半个抚顺城,这便是郡王的规制。马城的官厅便在一片梅花林中,深宫内院,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却总显有些清冷,便让马城想起一句话来,一入侯门深似海。</p>
花香怡人,马城一抬头却见陈圆圆俏生生立在院中树下,手拈梅瓣,正等候多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