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店里用的是缝纫机,省力又快速,缝纫机在家庭里属于大件,郑英家里并没有,想练手艺只能手工做。
也幸好现在的人,都会些针线工夫。很多人还会扎花,扎花也就是刺绣,是这里的俗语。
郑英的邻居大妈就会扎花,以前还是地主家针线房的人。她闺女招娣是郑英的小学同学,扎花的技术也很不错。
郑英做衣服用的是瑕疵布,衣服上总有些不能消除的痕迹,她就去找招娣教她扎花,把这些痕迹隐藏起来。
手工做的多了,倒让郑英练出了一手好针线。
裁缝店里的有一位姚师傅,看郑英手艺进步的快,自己还乐意学,在平时就多带着她。
姚师傅也是见过世面的,年轻的时候在沪市给人做过帮佣,后来她帮佣的那家人遇到一些事倒了,遣散了佣人。
姚师傅不想再帮佣,想学门手艺,她觉得有手艺的人到哪都饿不死。
临走的时候就去找了那家太太,说了学手艺的想法,请她帮忙介绍个师傅。
那位太太听了她的想法,也是举手之劳,就给她介绍了一个老师傅,老师傅姓刘,继承了家里的裁缝铺,做旗袍的手艺一绝。
当时的沪市是最摩登的地方,中西文化交融,太太小姐们爱穿旗袍,也喜欢新式服装,刘师傅的生意很好。
姚师傅学了很多年,不怕辛苦也不怕累,刘师傅看她踏实,就把手艺教给了她。
刘师傅的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就让儿子小刘回来管店。
小刘是大学生,对家里的裁缝店不太上心,总是往外面跑,后来沪市开始打仗,小刘留了一封信就走了,说是跟同学一起去前线。
刘师傅一下就病倒了,没多久裁缝店受到波及,刘师傅没抗住就去了。
刘师傅一走,刘师傅的女儿关了裁缝店,把人都辞了,姚师傅便无处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