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回到南明当王爷 > 第二百七十章:蜀地之争

第二百七十章:蜀地之争(2 / 2)

王远的请求合情合理,朱琳泽也有此意。虽然他和郑芝龙都大规模开发台湾,但二者的重心都还是在大陆。朱琳泽同意了王远的请求。</p>

“福建舰队可以调部分舰船来闽,但也不能全调,具体调多少,怎么调,让李国志自己拿主意。”朱琳泽说道。</p>

李国志长期待在竹堑,对当地的情况更为了解,具体调多好舰船来闽,留多少舰船防守竹堑这种细节上的问题朱琳泽还是让李国志自己拿主意,便不多作干预。</p>

至于崖州蒋二蛋的南洋舰队,一来路途较远,二来规模也不大,暂时没有调动的必要。</p>

此时的荆襄豫南地区,在清军退走,朱琳泽的主力也撤走之后。</p>

大清、大顺都将目光转移到了四川。</p>

此时四川主要的地区则在张献忠的控制之下,张献忠在三方的包夹之下非常没有安全感。</p>

清军遣大顺降将贺珍率军从汉中南下入蜀,有取蜀之意。</p>

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虽实力不如李自成的大顺,但也不是贺珍这等前顺降将可以拿捏的。</p>

贺珍的几次入蜀都以失败告终,被张献忠击退。</p>

但清军并未善罢甘休,阿济格和多铎见下荆襄豫南无望,便也打起了四川的主意,妄图在四川取得突破,打算占领四川之后再图湖广。</p>

在贺珍战败之后,阿济格和多铎遣吴三桂、尚可喜并部分满蒙八旗兵挟明顺降军浩浩荡荡,南下如蜀,声势颇为浩大。</p>

吴三桂本来还打着窃据秦地养兵的算盘,并不想出兵入川,但在阿济格和多铎回到西安之后,吴三桂还是乖乖地出兵充当大清的马前卒。</p>

清军精锐的战斗力远强于贺珍的降兵,张献忠遣孙可望率军在保宁府抵御南下的清军。</p>

孙可望力战不敌,庆幸的是在艾能奇、刘文秀的接应下,孙可望得以成功突围,避免了北清军围歼的命运。</p>

清军主力南下,张献忠愁眉不展,张献忠成事时间比李自成晚。李自成巅峰时期的大顺可是据有半壁江山,有席卷天下之势。</p>

而他张献忠的巅峰也不过是占据四川一隅之地,实力远不能和大顺相提并论。</p>

后世大顺抗清的主力部队那是在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四人进入云南,经营云南多年训练出来的大西军,而不是现在的大西军。</p>

现在的大西军诚然是一支很好的部队,但还远没有到有和清军精锐正面叫板的实力。</p>

大西军的装备甚至还不如李自成退到荆襄的残兵,更不用和朱琳泽禁卫军这种从装备再到组织度,战斗力都如同妖孽一般的部队相提并论。</p>

对四川有兴趣的不仅仅是清军,李自成也对四川非常感兴趣。</p>

在见识了弘光朝禁卫军可怕的战斗力之后,李自成已经收起了东下取江南的心思。</p>

得知朱琳泽出兵闽粤,李定国北上山东抵御清军南下,牛金星、宋献策极力撺掇李自成应该乘着江南防御空虚之际直趋江南,下南京。</p>

顾君恩和诸将的态度则是反对南下取江南,毕竟现在明顺尚是盟友,明朝还有恩于顺。</p>

贸然出兵江南,实乃背信弃义之举,在道义上站不住脚。</p>

当然,更重要的是大顺的将佐臣僚并不知道弘光朝的虚实,不知道弘光朝到底有多少兵力,尤其是有多少像禁卫军这样的强军。</p>

朱琳泽出兵豫南,和李自成一起抵御清军的时候,可还同时在闽粤和靖武小朝廷开战。</p>

饶是如此,听说闽粤的战局还是弘光朝主动,靖武小朝廷没有一次反扑成功。</p>

更不用说弘光朝在山东还成功抵御住了清军,说明上次朱琳泽带到豫南的部队并非是弘光朝的全部精锐战力。</p>

大顺的声望已不如往昔,去年天下百姓皆认为大顺代明乃是天命,箪食壶浆以迎顺师。</p>

但今年,尤其是在弘光朝屡屡挫败清军南下的企图之后,天下人则认为明祚未终,大有汉时光武中兴之意。</p>

尤其是弘光朝的实际掌权者闽藩脱胎于受封于南阳的唐王系,而南阳正是光武帝的故乡。</p>

虽然汉时的南阳和明时的南阳并不是一个地方,朱琳泽还是王而不是帝,但这并不妨碍民间好事者将其于汉光武帝相提并论。</p>

现在民间的百姓更心向明军,尤其是禁卫军这等纪律严明,不扰民的明军,在民间的口碑非常好。</p>

李自成心知东下沿途百姓不会全力支持他,权衡之下,李自成还是觉得西进四川更有盼头。</p>

牛金星见劝说李自成东下无望,便和宋献策一起投李自成所好,西进四川。</p>

并将当今天下局势比为三国时三足鼎立之势。</p>

大清在北,兵强马壮,是为魏,南明在江南,是为吴,而大顺当下的局势和当初的刘皇叔颇有几分相似之处。</p>

如果是宋献策是蠢的话,那牛金星就是彻头彻尾的坏。</p>

顾君恩当即便予以反驳,反问二人:“若万岁为刘皇叔,张献忠是刘璋吗?”</p>

当下的形势和三国并不能一概而论,三国之时南方开发程度地,孙刘两家和曹魏的实力差距过大。</p>

而现在的江南,仅以南直隶一地的赋税便比满清全境的赋税都高,南明在财力上比之满清更有优势,至于满清在军事上的优势,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日后必然为南明弘光朝所超越。</p>

再者,朱琳泽已经表明了也有和张献忠结盟之意,贸然取蜀弘光朝那边也交代不过去,更何况,他们现在若想取蜀,要面对的可不仅仅只是张献忠的大西军。</p>

他们还有和清军争夺属地,没明军的襄助,能不能打败清军也是未知数。</p>

蜀道难,但清军从汉中南下入蜀的道路可比他们溯流西上要容易。</p>

顾君恩反对出兵夺蜀,认为当务之急是尽量发展荆襄两地的生产,屯垦田地。</p>

荆襄两地原有的粮食产量不足以养活二十万大军,尤其是大顺这二十万大军中多数还是战兵,所需粮饷更多。</p>

刚刚回到的襄京和李自成会和的李过、高一功等人也反对入蜀。认为以现在大顺的局势不应该四面树敌。</p>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