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回到南明当王爷 > 第二百八十章:同化政策

第二百八十章:同化政策(2 / 2)

朱琳泽令大军迅速包围了热兰遮城,此时的热兰遮城城内尚有两千出头的红夷兵,三千多名藩兵以两千多名汉兵。剩下的则是这些汉兵的家眷。</p>

很快,竹堑兵工厂的24磅炮也运抵了大员地区,正在港口进行吊装。</p>

除了24磅炮,这次兵工厂还给了朱琳泽一个大大的惊喜,那就是他们已经成功试制了32磅炮,这次也随24磅一起将刚刚试制完成的十门32磅炮运抵热兰遮城进行实战实验。</p>

32磅炮的试制成功,对于朱琳泽而言是一个意外之喜。就目前而言,24磅炮的威力已经足够使用。</p>

炮兵们军官们围着还在码头上进行吊装的32磅炮,对着大炮指指点点,脸上难掩欣喜之色。</p>

“瞧把你们高兴的,这些炮太重,可不能随军。”朱琳泽给这些正在兴头上的炮兵军官们浇了一盆冷水。</p>

32磅炮太重,除了上舰之外就只能当做固定炮台来使用。朱琳泽现在还没有能够搭载32磅炮的巨舰,最多也只能造一些安置在港口的炮台上作为岸防炮使用。</p>

炮兵设计师庞三炮这次也随军前来,这一批的32磅炮都是试制的,并不是成熟的火炮,他不放心,还是决定过来教授炮兵如何使用这火炮。</p>

包围热兰遮城之后,朱琳泽并不急于攻城。一来是攻城器械尚未制造完成,二来则是他打算先对热兰遮城进行炮击。</p>

朱琳泽一面让大军包围并炮击热兰遮城,一面则是召集了当地土番,着手准备解决原住民的问题。</p>

当地原住民最大的势力无疑是大肚王国,朱琳泽还在竹堑的时候也曾和大肚王国打过几次交道。</p>

大肚王国虽是一王国,但那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p>

台湾岛上的原住民发展程度非常低,所谓的大肚王国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岛上比较大的部落联盟。</p>

大肚王国的国王也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首领而已,并无实权。其作用最多也只是调解各部落之间的矛盾。</p>

“台湾西部的番人大多是生番,在汉民的影响下不少番民已经学会耕作为生,只是他们缺乏耕作经验和农具,因而收成寥寥,还是要靠渔猎补贴家用。”</p>

沈铁来见朱琳泽,朱琳泽离开竹堑之后,竹堑的民政事务都是沈铁负责。</p>

眼下收复台湾在即,朱琳泽将台湾升级成为了一个府,归属福建管辖,并任命沈铁为台湾知府负责管理全台。</p>

“台湾地区的汉民和番民丁口几何?”朱琳泽询问沈铁目前台湾的人口。</p>

“竹堑地区的汉民有七万三千六百人,刚刚收复的鸡笼、淡水两地亦有两千余汉民,台南地区开发的造,汉民当有十余万众。”沈铁回答道。</p>

竹堑和鸡笼、淡水的汉民人口有据可查,但台南地区的汉民人数他也只能根据经验估算。</p>

朱琳泽手里倒是有郑氏提供的籍册,只是这籍册比较老旧是六年前的籍册。</p>

郑氏为了在台湾地区收税,对台湾地区的汉民进行了登记造册。</p>

六年前的籍册上面的数据虽然不是很靠谱,但也能作为一个参照。</p>

六年前的崇祯十三年台南地区的汉民数量就有十万八千余人,近年虽然郑氏对台湾的开发力度减小,但仍有破产的福建农民选择移民台湾,台湾地区的人口总的趋势还是增加的。</p>

目前台南地区的汉民人口十万出头还是有的,算上朱琳泽全力开发的竹堑以及刚刚收复的鸡笼、淡水两地的汉民,台湾地区的汉民现在也已经有近二十万人。</p>

“根据你的估算,当地番民有多少丁口?”朱琳泽问道。</p>

“番民飘忽不定,生番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居无定所者甚多。”沈铁摸了摸自己的脑壳,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十万人应当是有的。”</p>

“台湾目下既是我大明疆土,这些番民亦是大明的子民。”朱琳泽说道,“熟番既然有耕作之心却不善耕作,朝廷应当给予他们帮助,派遣善耕作之汉民教授其耕作,缺少农具,竹堑那边也不缺铁,打制一些农具便宜换他们的土货,亏空的钱朝廷来出。”</p>

对于当地的番民,朱琳泽还是决定采取温和的同化政策。台湾现在又不是养不起这三十来万人。当然他目前只能同化熟番,至于生番,只要他们不来骚扰当地汉民,能够和平共处,朱琳泽也不会对这些生番下手。他相信随着以后台湾地区的开发程度提高,这些人数稀少的生番迟早要被汉人同化。</p>

朱琳泽对汉文化的同化能力非常有信心。</p>

“至于那些生番,居于深山之中,只要他们不来侵扰咱们,咱们也不要去人家的山场猎场生事。”</p>

“闽王仁慈,臣谨记闽王教诲。”沈铁朝朱琳泽拱了拱手说道,“闽王,竹堑已有汉民和番民通婚,迎娶番女者甚多,闽王临走之时曾言善待当地番民,因而臣也未加组织,是否开通婚之禁?”</p>

“孤可从未说过要禁止汉番通婚啊。”</p>

朱琳泽笑道,汉民和当地的原住民通婚,能加速同化原住民。朱琳泽没理由禁止汉番通婚,他巴不得这些番民全部被同化成汉民,这样也更方便统治。</p>

“臣还有一请。”沈铁继续说道。</p>

“但言无妨。”朱琳泽让沈铁直接说。</p>

“想要管理好番民,重在各番民部落的首领,如若能将其子女收纳到竹堑的学堂,教授其识汉字,习汉礼,不出几代,这些番民便和我汉民无异。”沈铁说道,“这些番民子女既受王化,回去之后心自然也是向着咱们的。”</p>

朱琳泽没想到沈铁的脑子这么灵光,连这一点都能想的到,他当初没有看错人,沈铁确实是治台之才。</p>

朱琳泽在竹堑所建设的教育系统比南京还完善,竹堑中小学堂的设立时间甚至比南京还早。</p>

竹堑刚刚开发不久,就如同一张白纸,朱琳泽在竹堑推行的政策,以他的威望几乎都是畅通无阻,当地的民众总能很快接受。</p>

就是多招学生,教育经费就要增加。不过朱琳泽觉得这钱是值得花的。如果不能很好同化当地番民,日后免不得要出兵镇压,到时候花的可是军费。</p>

相比花军费维持台湾的稳定,朱琳泽更愿意花教育经费来解决问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p>

“此言甚善。”朱琳泽对沈铁的提议表示赞同,“不仅仅是番民首领的子女,番民中聪明伶俐的小孩都可以吸纳进学堂,和汉人子女一同接受教育,给他们多上一些思想课。政工教师若是一时不足,可先行让海陆军指导员入学堂授课。”</p>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