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回到南明当王爷 > 第二百九十二章:下南洋

第二百九十二章:下南洋(2 / 2)

而从楼山关一战开始,他现在对阵清军在兵力上已经不落下风,况且己方士兵和军官的素养都全方面碾压清军。</p>

这种情况下再扩军实在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反而会增加财政压力。</p>

毕竟每增加一名正式的普通步兵,朝廷每年就要发十二两银元做军饷。</p>

因此现在军队的重点是训练好现有的二十五标兵,而不是继续盲目扩军。</p>

停止扩军,就意味着新军往后就不可能在吸纳难民中的精壮。</p>

而且运河也疏浚的差不多了,修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所需的工人数量也已经接近饱和。</p>

</p>

至于工厂的数量,无论是朝廷官督商办的工厂还是民间的工厂,也都已经趋近于饱和,后面也不大可能再吸收太多的难民入厂。</p>

再者,由于大量难民的涌入,也极大地挤压了当地工人的生存空间。</p>

以苏州地区为例,在难民涌入之前,苏州地区本地各纺织厂的工人每月的薪酬大概在一银元三角到五角之间。由于北方难民的涌入,苏州当地纺织厂的本地工人薪酬被降低到一银元不到。</p>

更有甚者,有的难民甚至只要管饭就行,不要薪酬。</p>

由于雇佣外来的难民劳工成本低,这些外来难民劳工比之当地工人,也更加勤劳肯干,因此各大工厂也更愿意雇佣外来的难民劳工,这让当地的工人对这些难民恨的牙痒痒。本地工人和外来的难民劳工爆发出冲突,甚至白昼械斗的事情在各地层出不穷。</p>

朱琳泽的控制区都是开发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也没剩下多少荒地可供难民们开垦,因此安置难民开垦荒地的方法也不是上策。</p>

最好的办法还是让这些难民们走出去,到海外的广大地区生根发芽。</p>

南京城东门桥外的移民安置地是朱琳泽梦开始的地方,当初他开垦竹堑的队伍就是从这里出发。</p>

现在这里聚集着二十多万从从北方来逃难来的难民。</p>

朝臣们对朱琳泽将难民安置在南京城外颇有微词,毕竟这里是国都,朝臣们担心难民们闹事,危急国都的安全。</p>

朱琳泽却是不以为意,移民安置地旁边就是江东大营,江北还有江北大营。南京城的防务并不空虚,新兵的数量不算少,再者南直隶还没裁撤卫所,南京地区还保留着大量的卫所兵。</p>

要是这二十多万难民都没办法妥善安置好,他这个监国摄政之王也当到头了。</p>

今天是这里的移民第一批沿江出海下南洋的日子。</p>

首批出发的移民有五万八千人,目的地则是万里之外的马六甲。</p>

这第一批五万八千移民将从这里出发,崇明换乘朝廷和招商局为他们准备的海船以及垦荒物资,渡海前往马六甲开辟新的家园。</p>

海军将为他们保驾护航,护送他们前往马六甲地区,尤其是部分南洋舰队的船只,在抵达马六甲之后,将就地在马六甲地区驻扎,负责保障他们的安全。</p>

至于为什么不把所有的难民一次性全部送到马六甲,朱琳泽倒是也想。</p>

只是奈何现在朝廷和招商局适合远洋的可靠船只都不是很多,运力有限。</p>

一次运送五万多移民已经是极限。</p>

朱琳泽前期的思想动员工作做的非常好,为了做好移民的思想动员工作,朱琳泽甚至让政工学堂的学生们进入移民安置区做这些移民的思想工作。</p>

为他们描绘了到马六甲之后的美好生活蓝图,那里有着他们梦寐以求的肥沃土地,以及优良的娱乐条件。更重要的是,刚开始的三年,朝廷免征一切赋税,朝廷还免费向他们提供种子和农具。</p>

新军将保障他们的安全,相比国初洪武朝的移民,朝廷对这次移民力度的支持也更大。</p>

就连南京的官老爷们对移民马六甲也十分赞同,巴不得早点将这些难民全部送走才安心。</p>

对于这些难民们来说,他们除了一条烂命之外便一无所有。</p>

纵然知道万里海途凶险万分,就算到了马六甲,那也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知道还要遇到什么样凶险,最终又有多少人能活着下来。</p>

但他们还是选择了下南洋到马六甲去,因为他们别无选择。</p>

能够遇到这么负责,给予具体支持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他们移民的朝廷,已经是这些难民最大的幸运。</p>

下南洋是国策,要是下南洋的国策成功,往后这条路,就是成千上万破产百姓的活路。更是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问题。</p>

乘着现在主权观念淡薄,只要本民族的子民安置在那些尚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土地上。将来这些土地以及埋藏在土地下的宝贵资源,就是他们的,这是惠及子孙万代的事情。</p>

朱琳泽比和清军打仗还要重视下南洋之事,这首批移民能否成功,可是关系到下南洋的国策能否得以进一步施行的关键。</p>

为此,朱琳泽甚至从竹堑和崖州地区调来的垦荒经验丰富的移民,许之以厚利,让他们随这些难民一同前往马六甲。以确保到达马六甲之后,当地的垦荒建设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地施行。</p>

扬子江上的码头,已经停满了由海鲨级战舰改装而来的民用运输船。</p>

由于造船厂连年亏空,靠朝廷的巨额财政补贴才得以继续运行。为了保证造船厂能够健康运营,朱琳泽提出来军转民的思路,削减了巨舰的建造,将造船厂的重心放在民用运输船只和武装商船的建造之上。</p>

由于竹堑造船厂的口碑很好,并且船厂的木料都是就近伐来阴干了三年多的木材,竹堑造船厂所下水的船只物美价廉,非常受欢迎。</p>

由海鲨级战舰所改来的运输船便是其中典型的成功案例,海鲨级由于纵帆设计,能够逆风而行,并且船只较轻,吃水浅,行驶速度极快。</p>

由于民用的海鲨级船上不装9磅炮,而是十分小巧轻便的3磅炮用于防备海寇,有的船只甚至直接不装舰炮,而是以火铳防身,船只的载重量大大增加。</p>

凡此种种,海鲨级运输舰成为了内河地区和近海浅水港的宠儿,几乎霸占了内河以及浅海地区的航线,成为运输主力。</p>

在上船之前,难民们从地上捧起一抔土,用布小心翼翼地包住,随后向北方郑重地磕了个头。</p>

这一去,不知道是生是死,也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还有机会再踏上故乡的土地。</p>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