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武侠修真 > 绝世妖修 > 奇 經 八 脈 考

奇 經 八 脈 考(1 / 2)

 。()

奇經八脈考

凡人一身,有經脈、絡脈:直行曰經,旁支曰絡。經凡十二:手之三陰三陽,足之三陰三陽是也。絡凡十五:乃十二經各有一別絡,而脾又有一大絡,並任督二絡,總為十五。(《難經》作「陰絡」、「陽絡」)共二十七氣,相隨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陰脈營於五臟,陽脈營於六腑。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入於奇經,轉相灌溉,內溫臟腑,外濡腠理。奇經凡八脈,不拘制於十二正經,無表裡配合,故謂之奇。蓋正經猶夫溝渠,奇經猶夫湖澤。正經之脈降盛,則溢於奇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溝渠溢滿,霶霈妄行,流於湖澤﹔此發《靈》、《素》未發之秘者也。八脈散在群書者,略而不悉﹔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如此,難安爐鼎。時珍不敏,參考諸說,萃集於左,已備學仙學醫者筌蹄之用云。

八脈

奇經八脈者,陰維也,陽維也,陰蹻也,陽蹻也,衝也,任也,督也,帶也。陽維起於諸陽之會,由外踝而上行於衛分﹔陰維起於諸陰之交,由內踝而上行於營分﹔所以為一身之剛維也。陽蹻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陰蹻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蹻捷也。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任督起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衝脈起於會陰,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之衝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帶脈則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者也。故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裏,以乾坤言也。陽蹻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蹻主一身左右之陰,以東西言也。督主身後之陽,任、衝主身前之陰,以南北言也。帶脈橫束諸脈,以六合言也。是故醫而知乎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則虎龍升降,玄牝幽微之竅妙得矣!

陰維脈

陰維起於諸陰之交,其脈發於足少陰築賓穴,為陰維之郄,在內踝上五吋□肉分中。上循股內廉,上行入小腹,會足太陰、厥陰、少陰、陽明於府舍(在腹哀下三吋,去腹中行四吋半)。上會足太陰於大橫腹哀(大橫在腹哀下一吋五分,腹哀在日月下一吋五分,並去腹中行四吋半),循脅肋,會足厥陰於期門(直乳下一吋半)。上胸膈,挾咽,與任脈會於天突、廉泉,上至頂前而終。(天突在結喉下四吋半宛宛中,廉泉在結喉下二吋中央是穴)。凡一十四穴。

陽維脈

陽維起於諸陽之會,其脈發於足太陽金門穴,在足外踝下一吋五分。上外踝七吋,會足少陽於陽交,為陽維之郄(在外踝上七吋,斜屬二陽之間)。循膝外廉,上髀厭,抵少腹側,會足少陽於居髎。(在章門下八吋監骨上陷中)循脅肋,斜上肘上,會手陽明、手足太陽於臂臑(在肘上七吋兩筋罅陷中,肩髃下一吋),過肩前,與手少陽會於臑會、天髎(臑會在肩前廉去肩端三吋宛宛中,天髎在缺盆中上毖骨際陷中央),卻會手足少陽、足陽明於肩井(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吋五分)。入肩後,會手太陽、陽蹻於臑腧(在肩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循耳後,會手足少陽於風池(在耳後髮際陷中),上腦空(承靈後一吋半,夾玉枕骨下陷中)、承靈(正營後一吋半)、正營(目窗後一吋)、目窗(臨泣後一吋)、臨泣(在瞳人直上,入髮際五分陷中)。下額,與手足少陽、陽明五脈會於陽白(眉上一吋,直瞳人相對),循頭入耳,上至本神而止(本神直耳上入髮際中)。凡三十二穴。

陰蹻脈

陰蹻者,足少陰之別脈,其脈起於跟中足少陽然谷穴之後(然谷在內踝前一吋陷中),同足少陰循內踝,下照海穴(在內踝下五分)。上內踝之上二吋,以交信為郄(交信在內踝骨上少陰前太陰後廉筋骨間)。直上循陰股,入陰,上循胸裏,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喉嚨,交貫衝脈,入頄內廉,上行,屬目內眥,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蹻五脈,會於睛明而上行(睛明在目內眥外一分宛宛中)。凡八穴。

張紫陽《八脈經》云:八脈者,衝脈在風府穴下,督脈在臍後,任脈在臍前,帶脈在腰,陰蹻脈在尾閭前、陰囊下,陽蹻脈在尾閭後二節,陰維脈在頂前一吋三分,陽維脈在頂後一吋三分。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炁衝開,故能得道。八脈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採之惟在陰蹻為先。此脈纔動,諸脈皆通。次督、任、衝三脈,總為經脈造化之源。而陰蹻一脈,散在丹經,其名頗多:曰天根,曰死戶,曰復命關,曰酆都鬼戶,曰生死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泥丸,下透湧泉,倘能如此,使真炁聚散,皆從此關竅,則天門常開,地戶永閉,尻脈周流於一身,貫通上下,和炁自然上朝,陽長陰消,水中火發,雪裏花開。所謂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得之者,身體輕健,容衰返壯,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驗也。要知西南之鄉,乃坤地,尾閭之前,膀胱之後,小腸之下,靈龜之上,此乃天地逐日所生炁根,產鉛之地也,醫家不知有此。

頻湖曰:丹書論及陽精河車,皆往往以任、衝、督脈、命門、三焦為說,未有專指陰蹻者。而紫陽《八脈經》所載經脈,稍與醫家之說不同,然內景隧道,惟反觀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謬也。

陽蹻脈

陽蹻者,足太陽之別脈。其脈起於跟中,出於外踝,下足太陽申脈穴(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際),當踝後遶跟,以僕參為本(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上外踝上三吋,以附陽為郄(在外踝上三寸,足太陽之穴也),直上,循股外廉,循脅後胛,上會手太陽、陽維於臑腧(在肩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行肩髆外廉,會手陽明於巨骨(在肩尖端,上行兩叉骨罅間陷中),會手陽明、少陽於肩髃(在髆骨頭肩端上兩骨罅陷宛宛中,舉臂取之有空)。上人迎,夾口吻,會手足陽明、任脈於地倉(夾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有微脈動處)。同足陽明上而行巨窌(夾鼻孔旁八分,直瞳子,平水溝),復會任脈於承泣(在目下七分,直瞳子陷中)。至目內眥,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蹻五脈會於睛明穴(見陰蹻下),從睛明上行,入髮際,下耳後,入風池而終(風池在耳後夾玉枕骨,下髮際陷中)。凡二十二穴。《難經》曰:蹻脈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合一丈五尺。

《甲乙經》曰:蹻脈有陰陽,何者當其數?曰: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陰。當數者為經,不當數者為絡。氣之在身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陰脈營其藏,而陽脈營其府,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溉臟腑,外臑腠理。

衝脈

衝為經脈之海,又曰血海。其脈與任脈皆起於少腹內胞中,其浮而外者,起於氣衝(一名氣街,在少腹毛中兩旁各兩寸,橫骨兩端動脈宛宛中,足陽明穴也),並足陽明、少陰二經之間。循腹上行至橫骨(足陽明去腹中行二寸,少陰去腹中行五分,衝脈行於兩經之間也。橫骨在陰上橫骨中,宛如偃月,去腹中行一寸半),挾臍左右各五分,上行歷太赫(橫骨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氣穴(即胞門,一名子戶。太赫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少陰、衝脈之會)、四滿(氣穴上一寸)、中注(四滿上一寸)、肓腧(中注上一寸)、商曲(肓腧上一寸)。、石關(商曲上一寸)、陰都(石關上一寸)、通谷(陰都上一寸)、幽門(通谷上一寸,夾巨闕兩旁各五分陷中),至胸中而散。凡二十四穴。

《靈樞經》曰:衝、任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裏,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滲灌皮膚生毫毛。婦人有餘於氣,不足於血,月下數脫血,任衝並傷,脈不榮其口.唇,故髭鬚不生。宦者去其宗筋,傷其衝、任,血瀉不復,皮膚內結,唇口不榮,故鬚亦不生。

《素問?水熱穴論》曰:三陰之所交,結於腳也。踝上各一行者,此腎脈之下行也,名曰太衝。

王啟玄曰:腎脈與衝脈並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衝。一云衝脈起於氣衝,衝直而通,故謂之衝。

最新小说: 穿成侯门继母,她日夜想抛夫弃子 战王他身娇体软 偷听小奶包心声后,全家炮灰赢麻了 早夭的边缘路人成仙了 白天侯门主母,夜里却被权臣亲哭 仙子别回头,我来助你修行 综武,开局崩坏师娘宁中则 前夫在线看我被兽人族长宠成宝 芙蓉帐暖,清冷小叔不经撩 仙官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