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麒麟殿。
天子刘洵带着些许酒气来到大殿内,此时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兵部尚书史曾已经等候在这里,二人的脸上都写着忧虑二字。
“臣,叩见天家!”
“二位爱卿请起!”
天子刘洵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上首坐了下来,而后直接说道:“兵部上报的情报朕已经看过了,据称:眼下羌人各部蠢蠢欲动,已经不满足于小规模的袭扰,而是准备集中兵力突袭我西南一处了!这个消息是否准确?”
兵部尚书史曾当即拱手说道:“启奏天家,臣也对这个消息存疑!”
“为何?”
“因为对于羌人来说,眼下并不是正式开战的好时机!”
兵部尚书史曾款款而谈,说道:“如今朝廷正在对匈奴人进行经济封锁,再加上草原上的灾害,匈奴人已经元气大伤,极有可能被逼南下劫掠,到时候一旦匈奴人来袭,朝廷势必会增兵北方,那时才是羌人正式出兵的好时机!”
一旁的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补充道:“如今羌人各部皆以先零羌豪帅滇零为首,此人乃是羌人之中少有的智谋之才,以其才智绝不会轻启战端,没有绝对的优势和把握,至少不会出动大规模的兵力进行袭扰!”
天子刘洵点了点头,其实二人的想法也正是自己的想法,眼下对于羌人的种种作为,天子刘洵还是认为其部侧重于骚扰和试探,并没有做好正式开战的准备。
不过,天子刘洵还是说道:“可是兵部的这份情报又作何解释?朕还是认为,无风不起浪!羌人方面肯定在谋划着什么。”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兵部尚书史曾对视一眼,二人也有些拿捏不准,毕竟眼下朝廷的态度直接关系到西南方向的稳定,以及羌人方面的下一步动向。
二人沉吟了一会儿,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拱手说道:“天家,朝廷是否可以派人出使西羌,直接正面打探一下羌人的虚实,同时也可以对其敲打一番,也许会起到奇效!”
天子刘洵闻言陷入了沉思:“此策也不是不可,只是在眼下这个时机出使西羌,必须要选拔一个大智大勇之人,否则只会坏事!”
思索了一会儿,天子刘洵便说道:“二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兵部尚书史曾抢先说道:“启奏天家,臣举荐义渠安国出使西羌各部!”
兵部尚书史曾眼见天子刘洵微微皱眉,便解释道:“启奏天家,此人复姓义渠,名安国。乃是义渠人,其家族乃是古义渠族遗民,故此便以族为姓,现为光禄大夫。”
“义渠安国为人善辩、有胆略,尝与人仗剑而行,少年时颇有游侠之名。入朝之后,义渠安国也以刚硬闻名,对于朝中贪官、民间豪强从不妥协,一旦发觉枉法之事,便会一究到底,绝不姑息……”
兵部尚书史曾说完之后,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便出言反对,说道:“启奏天家,臣认为义渠安国不适合出使西羌!”
“为何?”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说道:“臣以为义渠安国此人确实是人才,其人善辩论、有胆识。可是义渠安国并没有出使的经验,也没不熟悉羌人各部的情况,臣以为还是应该另择使者出行!”
天子刘洵不说话了,此时也有些纠结和犹豫,于是想了一下便说道:“此事二位爱卿与尚书省商议一下,明日给朕答案!”
“诺!”
其实天子刘洵也是一时之间做不了决断,眼下熟悉西羌事务的官吏多是武将,而朝中武将都是主战派,根本不适合作为使者。
而朝中的文官则是没有几个熟悉西羌事务的,所以天子刘洵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是否应该派义渠安国出使西羌了。
次日,经过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兵部尚书史曾的争论,以及与尚书省的讨论之后,最终还是举荐义渠安国出使西羌。
收到这份举荐之后,天子刘洵只能点头认可,并且诏令中书省发布旨意,命义渠安国即刻出使西羌。
同时,天子刘洵还召见兵部尚书史曾,说道:“兵部也要做好完全的准备,应即刻给西南行军总管、安南将军、营平侯赵充国下令,命其整军备战。如果义渠安国出使不利,或者羌人真的准备提前开战,那营平侯便要顶住羌人最初的猛烈进攻,为朝廷继续征调大军赢得时间!”
兵部尚书史曾拱手说道:“诺!臣已经拟定了命令,今日便可以呈报天家准许,最迟明日便行文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