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武侠修真 > 画妖师 > 四十七:观棋

四十七:观棋(1 / 2)

 ,画妖师

道士说完吉祥如意,照例掏出功过格,又记下了赞人的一功。从昨夜开始,一直神思动荡,这会儿收了那铜镜,心里却清净了许多,看着册上密密麻麻的篆字,想起在隐楼观修行时,教他吃豆的那位师长曾告诫他,修行者收了妖魔虽然能当护法,却要分心管束,不然妖魔惹下因果,反而会阻碍修行,不是正道。但只管着影娘一个,却费不了太多心思。

李蝉看着道士收起功过格,向店伙计叫了几样菜。虽通过神咤司知道这道士异于常人,但说几句好话,也要一板一眼地计算功德,的确十分怪异,说道:“道兄很喜欢行善积德啊。”

王常月点点头。

李蝉也道:“我在仓米巷口那食肆里有个熟人,听说,昨天道兄去打听了我。”

王常月讶异地看李蝉一眼,这位从黎州远道而来的书生,在玉京城的耳目竟如此灵通,“我听说兰台有妖虫蚀书,于是昨日去了趟兰台,却听说了李郎已先我一步,故以为李郎也喜欢做功德,于是忍不住打听一二,想交流些降妖的心得。如有冒犯,贫道在这赔个不是。”

“原来是这样。”李蝉打消了最后一丝疑虑,笑了笑,“说什么冒犯,若要映证修行,我也是求之不得。”

王常月问道:“不知李郎擅长哪一门神通?”

李蝉略一斟酌,他最擅长的,还是丹青之道,却不便与人交流,然而除此之外,虽会些术法,也都是从基于种道的二十四神摸索出来的,虽然变化极多,却有些杂而不精,反问道:“你呢?”顿了一下,又明知故问:“我听道兄的口音,似乎是从北边来的。”

王常月点头,“贫道是绛宁人。”

李蝉咦了一声,“绛宁……道兄莫非出身于绛宁王氏?”

王常月迟疑了一下,“李郎真是见多识广,看来游历过不少地方,不错,贫道生来就是孤儿,幸得了王家收留。”

李蝉露出原来如此的神色,笑道:“绛宁王氏的《虞书九要》大名鼎鼎,不知我今日能否见识一二。”

“这却要让李郎失望了。”王常月摇头,“《虞书九要》是王家不传之秘,贫道命格有缺,当年也是靠了王家老祖用了《虞书九要》中的秘法相救,才不至于夭折。贫道非王家嫡系,没能学到这秘传,擅长的却是剑。不过,隐楼观的《开合剑经》,亦是当世罕有,二十年前浮玉山法会,贫道的师叔秦亶甲曾以此剑法力撼青雀宫李少君,那云翼子李少君将青雀宫《藏景录形剑经》修到了极高深的境界,二人斗法却不分胜负。如今贫道修此剑法,也略有所成了。”

李蝉曾游历域外,遍习天下武学,也算是把野路子走通了。后来在青雀宫守门,总算是得传正统,把一套《青雀剑法》练得炉火纯青,却止于俗世武道,不涉神通,连二十四神种道法都是偷学的,自然没接触过《藏景录形剑经》。如今虽能驭剑,也是得自眉间青妖气凝聚的身神,自然不如传承已久的剑道法门千锤百炼。

王常月身前酒盏已空,李蝉又提起酒壶伸过去,王常月连忙端起酒杯,酒液从壶口泻入杯中。

“我也略懂青雀宫的剑道,听道兄这么说,真想见识见识隐楼观的剑法。”

李蝉放下酒壶,王常月把险些溢出的酒啜了浅浅一层,四下看了看,说道:“择日不如撞日,这酒楼中不便施为……”说着,双指捏住竹筷一端,剥下薄薄一片,“用这个吧。”

“也好。”李蝉如法炮制,剥下竹片。

王常月屈指一弹,竹片绕指飞旋,发出微不可查却尖锐的破空声,他说:“开合剑经只有两式,却统摄阴阳,李郎看好了。”

话音一落,竹片戛然而止,悬停在剑指前方三寸。剑指又一动,竹片也动了起来,开合起落,进退浮沉。

脚店里,有食客远远投来一望,只看到桌边的道士比着剑指,压根看不到那细细的竹片。李蝉则盯着竹片飞动,眼中泛起难以察觉的丹青二色,从那剑势中,看出了潮水涨落,日月盈昃的韵味。

那竹片飞得越来越快,最终化作一缕青烟。李蝉嗅到烧竹子的味道时,王常月收了剑指,“李郎觉得如何?”

李蝉点头,斟酌了一会,说道:“阳浮阴沉,阳生阴死,阳实阴虚……”

王常月眼神一亮,“这正是开合剑之意,李郎好眼力!”

李蝉笑了笑,剑道非他所长,眼力却是天生就好,“道兄剑法精妙,我远远不如,我也斗胆演练一式剑术。”一弹指,道声献丑了。

竹片跃然而上,又急转而下,在席上飞动片刻,飘然落下。

王常月看得仔细,凝神半晌,迟疑道:“李郎这剑法……浑然天成,不经雕琢,迅若流星,又似乎,让贫道有些触动,只觉光阴流转,岁月忽晚……”

李蝉挑起眉毛,这道士可没有一双丹青眼,却把这一剑的底细,看得一清二楚。眉间青本是天外神铁,又融入了军器署署令一生光阴。他赞道:“道兄在剑道上真是造诣高绝。”

“高绝可称不上。”王常月摇头。

李蝉心道,王常月那一句“浑然天成,不经雕琢”,说的就是那一剑有些粗糙,问道:“道兄既然看明白了我这一剑,敢问有何指教?”

王常月沉吟了一下,说道:“不敢说指教,李郎这一剑看起来,像是残篇,应该不属于青雀宫的道统……然而意蕴十分自然,这却很好。种道者能拨动天地气机,若只是将气机当作弓弦,弹动飞剑,只是单纯的杀人术,并不算剑道,如此,飞剑与飞石也没差。而剑术若能效法天地间气机流转,不光在斗法时能有许多玄妙变化,这么一来,习剑亦是体悟天地,可以助益修行,如此才称得上剑道。李郎已得其道,只需稍加打磨,自然能更上一层楼。”

李蝉若有所悟,过了片刻,店伙计陆续上了菜,并未发现这桌客人已映证过一番剑法。待店伙计上完菜,李蝉对王常月拱手:“多谢指点。”

“李郎擅长的,应该不是剑法。”王常月拿起筷子,“我听说李郎极擅丹青,谢凝之在碧水轩中,夸你的画有仙人造化之功,不知他日有没有机会见识见识。”

“当然有。”李蝉笑了笑,看着王常月拿筷子挑出盘中野韭、蒜、葱,十分细致,说道:“我见过的道士里,当属道兄吃饭最讲究。”

“五荤能伤五行,亦有损功德。”王常月认真道,“炼形之人,当然要注意些。”

……

在清微观外,李蝉送了面镜子,促成了一段缘分,又与道士映证了剑道,午时过后,一身轻松,踏着雪,悠悠回到光宅坊。

预料的危机并未到来,生活再度恢复平静。不过,事情也并不是皆大欢喜。

因那金城坊的邓夫人,丢失了亡女的遗物后,几日过后,官衙前、邸抄里的悬赏就多出了“涂照影”的名字。涂山兕的磨镜生意,眼看着刚有了起势,就做不成了,不光宅内妖怪叹息连连,玉京城的闺中少女,挑帘对着白皑皑的街道,望眼欲穿,也再没见到那位扛着布幌子的俊秀郎君,万分惆怅。

坊间诸多传说里,多出了磨镜大盗的故事,而清微观的道士在道观东北处的斗室前来来去去,没人知道,每日清晨,窗前的铜镜里会浮现出少女的面容,伴着那没影子的道士,一粒粒地数着豆子黄黑。

李蝉与无影道士的交集,只是虚惊一场,心中却有了警醒,此前的辛园、碧水轩中事,皆因求墨而起,如今已为笔君画出人身,便无需再出风头。

于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一封封下帖被送到家中,有择婿的达官贵人,有结社的文人,李蝉都一一婉拒。

他在家中修行,只去枷鬼将军府里喝过次酒,跟陈仲弓交流武艺,酒劲还没下去,便骑驴去了清微观,摘一叶刺柏,与昆阳子再试剑术。

除此之外,便是到兰台借书,偶尔跟白微之、李昆西一室共读,某一日,白微之临着青灯,突发奇想,要结个书社,叫做一卷社,社中规矩,便是人人都要日携一卷而读。

李蝉本来好读志怪,按他的性子,本来会挑着志怪搜异的书读,但因笔君的建议,在兰台寻书时,也会留意先朝灵书丞阴胜邪的名字,找到了一些文章书籍,有的是先朝策论,有的论道谈玄,有的写水泽山川,有的写术数,十分驳杂,可见此人涉猎之广。

最新小说: 全世界都在等我破碎虚空 皇天无极经 霹雳之从佛愆开始 神洲侠峰 侠行水浒 穿成侯门继母,她日夜想抛夫弃子 战王他身娇体软 偷听小奶包心声后,全家炮灰赢麻了 早夭的边缘路人成仙了 白天侯门主母,夜里却被权臣亲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