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香江大亨传奇 > 第二十四章 《香江日报》

第二十四章 《香江日报》(2 / 2)

《香江日报》!

不是说这家报社亏损的特别严重,而是这家报社的掌门人有出售《香江日报》的打算。

《香江日报》成立于1932年,是由一个叫詹姆爱德华的英国佬创办的,是香港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比如今的《星岛日报》早成立6年,比金镛先生的《明报》早成立27年,更比如今李志文供稿的《东方日报》早37年成立,距离如今1978年已经有47年的历史了,历史悠久。

《香江日报》也有辉煌的时候,当时RB侵华,《香江日报》是最早报道日军奸淫掳掠的罪行的,当时《香江日报》的销量达到恐怖的20万份。在1940年更是登上香港报届第一的宝座。

可是好景不长,日军1941年12月攻占香港,詹姆爱德华仿佛对危险有天生的敏感,在1941年的8月早已抛弃《香江日报》,自己做轮渡逃回了英国本土。

日军占领香港,就把《香江日报》接收了过来,当做自己的喉舌,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靠着日军对其他地区的侵占,《香江日报》拥有了自己的印刷厂。

在日军撤离香港时,《香江日报》已经成为全港最大的报纸兼印刷厂了,很多香港的报纸都会交给《香江日报》来印刷,而詹姆爱德华也赶忙从英国本土赶来,接收了《香江日报》的资产。

可能由于《香江日报》在日占时对RB的吹捧,香港人对其有所痛恨,即使他之前对日军罪行进行报道,也无济于事,《香江日报》的销量一直上不去,心灰意冷而又老迈的詹姆爱德华也无力再管理《香江日报》,将其卖给一个叫林永嘉的中国人。

林永嘉接手《香江日报》开始,进行大规模改革,他不仅登报对全港人民道歉,还对其版面进行改革,加入了一些时尚风月元素,《香江日报》销量有了明显提高,在1955年已经成为了香港前三的报纸,在林永嘉去世前销售渠道已经铺设到了东南亚各地。。

奈何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林永嘉在1965年突然发病去世,把《香江日报》留给了纨绔儿子继承。

仅仅一年的时间,《香江日报》被其卖的没有剩下什么重要资产,而印刷厂机器则只买的剩下5台。

纨绔儿子最后欠下大笔赌债,不得不将《香江日报》转手卖了。

接手的是一个留美回国的青年人,他对《香江日报》期待很大,他幻想着《港岛日报》能够在他手中崛起,然后他名声大噪,实现他的目标,成功踏入社会上层,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凭借《香江日报》成为香港新一届的大亨。所以他接手《香江日报》以来,不仅大规模购进印刷机器,还办理了香港第一本时尚杂志。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奈何摊子铺的实在太大,报纸销量还没恢复,又急冲冲搞起杂志来,最终两头都没弄好,再加上六十年代后期,《明报》《星岛日报》《东方日报》崛起对其的冲击,《香江日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一直在第十名徘徊。

而李志文也打听到,现任的《香江日报》的老板周良志,因为美国的投资急需用钱,而他也对《香江日报》起死回生的想法死心了,早有出售报纸的打算,奈何要不出价太低,要不没有信心办好报纸,一直没有卖出去。

别人没有信心办好《香江日报》,不代表李志文没有信心,就凭李志文丰富的小说资源,不说把《香江日报》做到第一位,媲美《明报》等三大报纸还是可以的,这里可能有人说你不是答应《东方日报》两年不向其他报社投稿吗?换个马甲不会吗?再说凭李志文这么烂的文笔,他不请写手写文章,都写不出好的小说。再者他的记忆里那么多小说,随便给《东方日报》两本不就行了。

再说,《香江日报》是由价值的,就凭《香江日报》的印刷厂就值得把《香江日报》买过来了。

虽然《香江日报》没落了,但是之前铺设的渠道有些还是用的上的,对于李志文策划的时尚杂志很有帮助。

再者,收购《香江日报》比自己重新开一家报社划算的多,至少省下来不少时间,以赵雅之为杂志封面,可以利用赵雅之绯闻作为爆点进行宣传。其次不需要大规模挖人,《香江日报》的员工就可以使用,毕竟其还是全港前十的报纸,员工多多少少是可以直接用的。还有之前有开办杂志的经验,虽然不怎么成功,但是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

所以在李志文看来,收购《香江日报》益处多多,完全是笔完美投资。

所以综合各方面考虑,李志文必须要买下《香江日报》。

最新小说: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 诱吻春夜 赶海:整个大海成了我的后花园 重生后,霍太太一心求离婚 吻红眸!揽细腰!冷欲魔尊太会撩 重生:拒绝当舔狗,女神校花急了 战神之帝狼归来 女友抑郁症跳楼后,我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