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 国子学(2 / 2)

司马绍那是何等的污秽思想,结合寻阳公主那怪异中带着几分畏惧疏远的眼神,立马反应过来。</p>

太傅之子面红耳赤地连忙解释道:“不不不,在下的意思只是想与殿下探讨一下学识而已。”</p>

“呼……”司马绍与寻阳公主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气。</p>

倒不是他们故意捉弄这位,事实上在大晋皇宫,历代王公贵族们沾染龙阳癖好的例子并不是没有。</p>

想想也是,由于营养充足,历来王公贵族们发育就早,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疏于管教,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p>

今日的讲师林学士在课堂上讲述着今日的课题。</p>

不得不说,今日这是一堂很重要的课程,目的就是教导王公贵族们,何为治国,这或许将影响未来整个大晋的立国根本。</p>

可惜司马绍对此丝毫不感兴趣。</p>

其实后人,早已总结了一套古代的治国方法了。</p>

四大代表性模式:西汉孝文帝的节俭模式、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模式、宋仁宗的新政模式、明太祖的峻刑模式。</p>

节俭模式——“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p>

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禁扰民、禁送礼、禁浪费,甚至连显示皇权威严的诸侯、属国献供礼等都废止了。即位初,有人献千里马,刘恒就此下了“红头文件”,诏告天下“朕不受献也”,“令四方毋求来献”。不建楼堂馆所。</p>

民本模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p>

唐太宗李世民最有“民本意识”,他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李世民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他常提荀子的观点:“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p>

新政模式——“天地革而四时成”</p>

《易经》中的第49卦即为“革卦”,古人释注中有句话叫“天地革而四时成”,揭示出改革的重要性及其规律。从先秦到清末,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影响的改革有近百起。依靠改革,把改革作为国家治理手段,被史学家称为“新政模式”,代表人物是宋仁宗赵祯。</p>

渐次实施,颁行全国,这就是北宋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就此揭开了后来包括王安石变法在内的北宋系列改革序幕。</p>

峻刑模式——“治乱世,刑不得不重”</p>

所谓“峻刑”,即严刑。唐宋以前治理国家讲究“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即所谓“轻刑”思想,属于“仁术”。宋元以后,执政者奉行“为政以德、正己修身”,但不轻刑律,晋人葛洪“非峻刑不能止”的观点为执政者认同。“峻刑模式”又被称为“重典之治”,代表人物是明太祖朱元璋。</p>

明太祖朱元璋是峻刑模式的最积极实践者,他在明纲常的同时,重法度,严吏治。他声称,“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后人简称“乱世用重典”。</p>

......</p>

他望着空荡荡的课堂,总算明白为何今日国子学内就只有他们几人,而见不着那些位水灵灵的公主。</p>

真是可悲啊……</p>

司马绍黯然地叹了口气。</p>

世人们谁能想到,他们臆想中王公贵族们左拥右抱、享尽齐人之福的事根本不存在,未成年的王公贵族们每日所面对的现实就是,身边全是一帮五大三粗的侍卫,根本就极少能接触到年轻的宫女。</p>

虽然国子学里的公主们、王公贵族的贵女们一个个长得精纯水灵,可那终归是有些年纪过小。</p>

这可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以后再也不来了。</p>

“话说,殿下今日怎么有闲情到国子学听课?”</p>

太傅之子觉得有些不可思议。</p>

司马绍闻言,闲来无事,晃来晃去就来到了这里。</p>

最新小说: 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 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起源:格林神话 深空蔚蓝机甲武耀 末世多子多福:美女太多安全屋都装不下了! 奈奥斯特奥特曼 四合院我何雨柱是厨神 开局我变身刑天铠甲英雄救美 人在原神,开局拯救五夜叉 我做天师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