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颠覆三国 > 杜畿:孤独的用间大师

杜畿:孤独的用间大师(2 / 2)

荀彧又问:“那你需要多长时间能稳定河东的形势?”

杜畿还是伸出了一个指头:“一个月。”

杜畿单人匹马上任河东,中郎将范先跟他却没交情,首先就想先杀掉他。卫固念及过去的交情,说道:“毕竟我和杜伯侯相交一场,这样吧,把他吓走就算了。”

于是,范先先后杀了太守府的郡吏三十余人。

杜畿没走,却已吓得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对二人的行为举止更是不敢说半个不字。

卫固、范先被杜畿的示人以弱的韬光养晦计谋迷惑住了。此时,高干的叛乱计划并未准备好,这二人见杜畿软弱可欺,为了拖延时间,便把他迎进了河东太守府,举行了上任仪式,以延缓曹操的大兵入境。

杜畿就任,立即任命卫固为都督,将河东郡的军事指挥权全都交给了范先,让他们防范之心都踏踏实实的放进肚子里。他只是提了个小小的要求:我既然为太守,好歹也是一地方最高长官,以后太守府无论事情大小我们商量着办。你们当主帅,我给你们当参谋,你们看行吗?

杜畿如此,只是他一肚子的坏水没地方倒,正好找到两个实验品来检验自己谋略的有效性。

卫固、范先扩大势力要征兵。杜畿马上献上一良策:“不能公开的征兵,一征兵,老百姓以为要打仗,肯定要逃亡。你们卫家、范家都是大族,家里有钱,不如用钱来募兵,慢慢的壮大实力。”

卫、范二人频频点头:言之有理。

结果,下面募兵的将校大吃空饷,虚报人数,钱花了不少,兵却未征到几个。

有了部队,就得训练,训练很辛苦,士卒们牢骚满腹,屡屡有逃亡的,卫固、范先又来问计。

杜畿眼睛一眨,又是一良策:带兵之事,爱兵如子为上。士卒逃亡乃是想家,不如让他们平素家去,有事再集中。如此即省了军粮,他们也就不会逃亡了。”

二人大悟,即刻让各将校带兵回家,有事再来集中。

那杜畿又说了:“我是一方太守啊,我得去各县巡视巡视,被人簇拥着感觉真好。”

二人深表理解,权力的**是人性的本能,应该应该。

于是,杜畿暗交了不少朋友。

高干起兵造反,卫固、范先举兵响应。这才发现,要么花名册上的人都是编造出来吃空饷,要么手下的将校连人都找不到。只得强行拉夫,四处劫掠。

而杜畿呢,却带着几十名亲信跑到一个城墙坚固的县城,据城自守。平时暗交的各县众人一看战乱开始,马上带着人纷纷象杜畿靠拢。杜畿几天功夫便募集了四千人。

高干大军到了,攻城未果,只能望杜兴叹。

后来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淳率大军到来,剿平了叛乱。

杜畿此后在河东太守的位置上干了十六年,每每提拔到朝廷,过不了多久又将他派回来,这河东不仅地理位置重要,非杜畿不可镇守,而且经过他的治理,河东已成为曹魏的粮仓。

关西马腾韩遂叛乱,曹操亲率大军与之对峙多日。几万人的粮草全部由河东一郡供应,战争结束的时候,清点库存,河东尚有二十万斛余粮。曹操一激动,给杜伯侯加官进爵。

后又征汉中张鲁,从河东郡调集民夫五千人随军搞后勤运输。千里之路,这五千民夫竟然没有一个逃亡。还豪言壮语的表态:纵使尸骨不还乡,也不可负我府君。杜畿教化民众之功可见一斑。

杜畿在河东年间,不仅劝农桑、兴水利,薄赋役,还大力兴办教育。很多年后,河东一地儒生最多,尚学之风最浓。史书评价“河东常为天下最。”

曹丕称帝之后,杜畿封侯,调往帝都,后为曹丕建造楼船,在孟津渡试水,船覆而亡,时年六十二岁。

《三国演义》最后一章,那个官拜右将军,后来为羊祜临终推荐代己为镇南大将军,《左传》不离手的杜预则是杜畿的孙子。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div>

最新小说: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