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颠覆三国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诱敌深入之计

第一百七十四章 诱敌深入之计(2 / 2)

郭嘉在任何时候可以喝酒,这是曹操给他的特权,独一无二的特权。这特权连曹操本人也不享受。军律上明明确确的写着,任何人在执行军务时禁止饮酒。后面用蝇头小楷还有个注明,军师祭酒郭嘉除外。

曾经有人对这条法外开恩的军律提出异议,曹操解释道:“奉孝没酒的时候,连话都不愿多说一句,他这是种病,酒对他就是药。你忍心禁止一个病人吃药吗?”

对待武将的质疑,曹操的回答就更简洁:“你如果长了他那个脑袋,你也可以喝酒。”

偏偏这郭嘉到处惹事生非,他的字典上从来就没有低调这两个字。越是人多的场合他越是高调的大口喝酒,把一干爱酒的同僚总是气的七窍生烟。于是,大家总想出各种法子来整治他,可大都时候都被他算计了。

郭嘉满足了自己的表演欲,这才收起酒壶,拱手向曹操行礼道:“丞相,刚刚和文若合计了半天,取得了一致意见。我们以为,此次战斗是具有决战性质的,任何一方一旦失败便万劫不复。所以,不得不慎之又慎。我们先来看冀州的人口,它是我们兖州豫州两州的人口之和,又新得公孙瓒的几十万降兵。从人口对比上说,这一仗我们首先得定下基调,决不能打消耗战。”

郭嘉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让大家体会这话的分量。

“这仗该如何打,我归纳为八个字,诱敌深入,分割瓦解。具体的步骤是,放弃白马、延津这些黄河渡口,将我们有限的兵力撤至官渡一带,死死扼守住官渡这个咽喉处,利用地形的优势在这里拖死袁绍三十万大军。”

说到这里,郭嘉摇手制止了陈宫、夏侯淳的发言,继续说道:“这样做的理由有二。黄河在我们领地有几百里长,随处可渡,我们如果仅仅守住这两个渡口是挡不住袁绍渡河的,反而,在这两个渡口容易为他们所围困,成为孤城。其二,官渡此点则是袁绍进攻濮阳,进而进攻许昌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能守住官渡,那濮阳、许昌皆平安无事。当然,官渡边上也有几条小道可以通往许昌,但只能是轻骑通过,辎重车辆是无法行走的。每条小道只需分兵数千人当道扎营,即可堵住袁绍的偷袭之路。”

郭嘉虽然在大家眼里是个贪酒且有无正型的人物,但大家都知道,他一旦认真严肃的说话,谁也不敢穴科打诨的,因为他这么多年,几乎言出必中,这点正是曹操看重他的原因。见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听自己分析,郭嘉停顿了一下,让大家消化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后,接着说:

“所谓诱敌深入,乃是陈宫、夏侯将军开始说的,在官渡、延津摆出一副要与袁绍决战的架势,依托黄河对袁绍进行强有力的阻击,要打出阻击战的烈度来,让对手知道,我们是下了决心要距敌于黄河岸边。当然在此之前,要将这一带的百姓全部迁移,实行坚壁清野,让袁绍部队得不到任何补充,逼迫他们增加供给。增加他们供给的难度,这是我们前期作战的主要目的。”

郭嘉虽说是放荡不羁的人物,但他也深谙大家的心理,总是在自己的计谋中尽可能的将别人的观点融合进去,让别人产生一种我也有份的感觉。陈宫、夏侯淳听到郭嘉如此说,面色已经柔和多了。

“第二阶段,在依托黄河给袁绍军队大量杀伤之后,全军有条不紊的撤出延津、白马一线。这时候,要让袁绍产生我们是迫不得已撤退的错觉。待对手追击的时候,我们在黄河岸边和官渡之间的地带,要沿路伏兵,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等大将轮番而出,让袁绍感觉中了我们十面埋伏之计,但不可恋战,只要稍稍延缓敌人进军的步伐即可,以此争取时间来保证官渡的阻击阵地的完备。袁绍经过河边的阻击战、沿途的埋伏计,至此一定会相信我们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我们也就达到了骄兵之计的目的。”

郭嘉长篇大论说到这里,整个计略的思路、轮廓都清晰起来,连从不事先表态的曹操也不自觉的点了点头,一干将领更是议论纷纷,都赞同郭嘉的想法。唯有于禁忍不住,追问了一声:“军师,你准备让我负责在官渡构建工事阻敌啊?”

“不,不。这个活有更适合的人,李典心思慎密,犹擅土工作业,这个任务非他莫属。你与毛玠依旧到上游,大张旗鼓的造船,多立营垒,多置旌旗,以为疑兵。待袁绍从官渡败退之际,就是你部大举进攻之时。”

曹操情不自禁的一拍案几,朗声说道:“就以军师之言,此番战役我方就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之计。各将官听令,夏侯淳,你部以陈宫为行军司马,进驻延津。在延津阻敌后退至官渡休整;东郡太守刘延,你部进驻白马阻敌,时刻与夏侯淳部保持联络,到约定时间一起退驻官渡;刘馥、梁习,你二人前往延津、白马,负责组织百姓迁移,勿使一人一物资敌;荀彧,你留守许昌,负责整个战役的后勤保障,特别是粮草、青壮的募集,并做好濮阳、许昌的城防加固,以防不测;李典,你负责官渡之地的营垒、工事构建;于禁、毛玠,在黄河上游为疑兵,等待战机;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各领兵一万,各距三十里,依次埋伏在白马、延津至官渡的沿途,轮番出击,实施诱敌之计。许褚、典韦、曹昂,你等随我驻守中军,在官渡迎敌。此番战役至胜的另一关键在于徐州集团的配合,我军在官渡实施反击之时,需要徐州从乐安、以及官渡战场的右翼实施佯动和包抄,我们需要一个人充当和徐州之间的联络官,派谁去为好呢?”

荀彧上前奏道:“丞相,此人非郭奉孝不可。他与孟良等人相熟,且能言善道,孟良对他更是青眼有加。只有他去才能彻底完全的贯彻我军的作战意图。”

曹操沉吟道:“我知道他是最合适的人选,问题是,官渡战场的情况瞬息万变,郭嘉得在孤的身边出谋划策,孤须臾不可离开他啊。”

郭嘉、荀彧几乎是异口同声说道:“臣举荐一人,可为丞相谋主。”两人说完,不禁莞尔。郭嘉叫道:“文若,如此我们俩都先不说名字,写在手上,然后看看我们说的可是一人。”

荀彧点头。当下取来毛笔,二人就在手里写了出来,然后同时伸开手掌。只见荀彧的手里写的是两个字:荀攸;而郭嘉的手掌心里却是三个字:荀公达。看罢,众人皆哈哈大笑。这二人举荐的是一个人,荀彧之侄,现任尚书令的荀攸荀公达。

郭嘉抚掌大笑:“文若内举不避亲,郭嘉佩服佩服。荀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其谋略与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谨慎一节更是臣所有学习的。用其人正当其时也。”

荀彧倒是比较客观,说道:“荀攸其人,长于战术,如今有奉孝制定了整个战役路线图,他是个合适的执行者。”<div>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