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牟明 > 第147章 关外形势

第147章 关外形势(2 / 2)

不想在市井中打探了一番消息后,才发现辽东不是那么好去的。

首先努尔干都司就不是周秦川以为的那么回事儿。

大明永乐时期的扩张政策造成了财政的紧张,仁宣二帝即位后,奉行的是息兵养民政策。

对外,先是放弃了已经是十四省之一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接着又将设置于黑龙江口的努尔干都司,内迁至三万卫(今辽宁开原),将都司的主要官员由流官改为各部首领世袭。

至此,明帝国的国策由扩张改为内缩,给整个大明王朝带来了隐患。

近者,由于辽东明军势力大减,再无法对草原进行有力震慑,以瓦剌为主的蒙元势力趁势一统,导致了四年前的土木之变。

远者,明廷对整个辽东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导致女真崛起,最终入主中原,在这个事情上,奉行息兵政策的宣宗是有责任的。

也就是说,如今的努尔干都司实力大不如昔,龟缩一隅,并未形成周秦川想像中的那种大规模的汉人移民浪潮。

此时的辽东,局势一言难明,各方势力犬牙交错。

女真人大部分尚未开化,吃穿用度很多方面严重依赖汉人,边贸有利可图,胆子大的汉人,就有人从做买卖开始,到逐步定居。

汉人与女真双方相处还算融洽,而辽东的蒙人则复杂得多。

若草原上某部势力强大,有一统塞外的实力,则辽东蒙人自然归附,然后凭借整个蒙古草原的强悍实力,将辽东置于其铁蹄之下,进而威胁朝鲜。

若草原上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则辽东蒙人也不会嚣张,能与汉人、女真人相安无事。

此时塞外称雄的,仍是瓦剌一部,其首领即是大名鼎鼎的北元太师也先。

四年前的土木堡之战,也先败明军,俘明帝,声威达到了顶点,不过随后在京师一役中败北,实力受损,伤了元气。

原先在他手中只是傀儡的黄金家族后裔,大汗脱脱不花趁机脱离了他的控制,鞭长莫及的辽东蒙人自然也不再听从瓦剌的命令。

此时辽东有蒙、汉、女真三方势力,相互制衡,反倒进入了一个平静时期,成了周秦川他们这些在中原呆不下去之人的冒险乐园。

既然有冒险二字,那么辽东就不是轻易去得了的。

为了管控辽东各族,明廷以敕书的形式,定下了东北边贸的规矩。

辽东一地,不论何人,只有持有敕书,方能进行交易,否则即为不法,汉人将被捉拿,而蒙、女真则是断绝贸易往来。

敕书由明廷颁发,私下也能交易,重金难求。

只是如此手段,哪里拦得住各族之间的私下贸易往来,朝廷为了严格管控,在以山海关为首的这一带长城沿线,对进出之人盘查得异常严苛。

像周秦川他们这种没有户帖路引的黑户,想要从这一带去辽东,几无可能。

如此一来,想要去辽东,就只剩两条路可走。

一是从津门或者鲁东沿海乘船前往,其实就是后世所谓的偷渡。

三人既不去津门,更不可能走回头路去鲁东,只能选择第二条路。

按着打探来的讯息,周秦川他们辗转来到了密云后卫所属的古北口,此时正是初秋季节。

这里北出长城,是朵颜三卫,因靖难之役中帮过朱棣出兵,事后朱棣便撤走了明军在古北口外的卫所,将其赐给朵颜三卫作为牧地。

受草原上大环境的影响,还有三卫首领时大时小的野心,朵颜三卫与大明的关系称得上是反复无常,时叛时附。

瓦剌最强盛之时,他们甘为鹰犬,受其驱使,也先稍露颓势,三卫又上赶着向大明称臣纳贡。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