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

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1 / 2)

 胡适在1922年这一年两次到济南参加全国教育方面会议,一次是7月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年会,一次是10月的第八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p>

中华教育改进社。在中.央政治腐朽、地方主义抬头、教育领域出现权力真空的时期,教育现代化很大程度上依靠教育社团的群体力量得以实施和进行。由于当时教育团体犹如一盘散沙,难以于全国收统一之效。</p>

鉴于此,1921年12月23日,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三者合并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p>

推举孟禄、梁启超、严修、张仲仁、李石曾五人为名誉董事,蔡元培、范源濂、郭秉文、黄炎培、汪精卫、熊希龄、张伯苓、李湘辰、袁希涛九人为董事。1922年2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董事会上,公推范源濂为第一任董事长,聘陶行知为总干事。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教育社团。</p>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曾先后在济南、北京、南京、太原召开年会,参与世界教育会议,创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办有《新教育》《新教育评论》,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p>

其主要成员包括胡适、张彭春、陈鹤琴等知名教育专家。</p>

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对加速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是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的。该会是因后来的战乱而中止活动。</p>

2011年12月23日 ,中华教育改进社恢复重建大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教育专家学者、社会人士以及媒体代表出席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恢复重建大会。 恢复重建发起人之一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研究员。</p>

确定中华教育改进社使命:以专业的力量推进教育完善,致力于把教育办得更好。其宗旨仍然是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改进。</p>

这为后话。</p>

在1922年7月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年会上,胡适参与推行国语教育、英国和日本赔款用途等问题的讨论和规划。</p>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亦称“全国省教育会联合会”,是民国初期民间教育社团。发起人沈恩孚、黄炎培、经亨颐等。由各省教育会及特别行政区教育会推派代表组成。宗旨:体察国内教育状况,并应世界趋势,讨论全国教育事宜,共同进行。</p>

1915 年四五月间在天津举行第一届年会,后每年举行一次,至 1925 年,共举行 11 次。历届年会所讨论议决的提案,多为当时国内教育界重大问题,如有关实业教育、职业教育、修改学制、义务教育、社会教育、推广白话文及拼音字母等。</p>

1921年 10月,广州七届年会制订的《学制系统草案》,一年后由北洋政府略加变动,颁行全国,即“壬戌学制”。1922年八届年会组织“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历时 8个月,拟订《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直接影响 20年代国内兴起的课程改革。</p>

1922年10月份的教育会议主要讨论的是新学制问题,胡适以北京代表的身份参会,提出调和学制会议原案与广州议案的主张,并作为新学制的主要起草者之一,对新学制的起草完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p>

新学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将小学七年制改为六年制,中学四年制改为六年制(三三制),取消大学预科。大学本科仍为四年,学生从大学本科毕业后进研究院。中等教育分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条路(师范教育包括在职业教育内)。中等教育中的普通教育提倡多设初中,每省只设立一所高中。11月2日,新学制正式公布,除小变动外,全部依据济南大会起草的方案。</p>

胡适在当天的日记中说:“这一次我们把学制案告一结束,总算是一件快意的事。”</p>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