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毕……】</p>
。。。你懂的。】</p>
蒙恬目光闪动,似乎是对扶苏的如此为他定论感到欣慰,道:“微臣侥幸得了北伐之功,为国家复疆土千里,立万里之长城树边疆离百姓生息之地。这些,微臣不敢贪天之功。将士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微臣恨不能使他们功成身退,结果为殿下……惹了这么麻烦!”</p>
扶苏握住蒙恬的双手,稍稍用力,表示这些他都清楚,都明白。蒙恬指的是王离叛逃之事,眼下王离成了扶苏南下入秦都登基的大障碍。而这个障碍,就是因为帝国三十万精粹催生出了王离这么一个军阀,而且还有十万大军跟随。眼下,三关口银川平原那里的十万驻军是成了扶苏和王离大打出手的关键。</p>
蒙恬,是为这个感到担忧啊。</p>
蒙恬目光欣慰,看着扶苏,嘴巴嗫嚅了一声,扶苏倾着身子凑过去。蒙恬小声道:“蒙恬死前有一言,唯恐惹起轩然大波。今日奏于殿下眼前,望殿下……能……够施行!”</p>
扶苏目光微动,忽然一怔,回过神来道:“岳丈……是说裁军?”</p>
蒙恬目光终于柔和起来,看着扶苏,满是欣慰放心的样子。轻声笑着,道:“殿下如此胸襟,如此谋划。微臣……死也能明目了!”</p>
扶苏双眼微微瞪起,道:“怎么会,岳丈……”</p>
蒙恬缓缓摇头,略过扶苏的面容,看向屋内一干国之将相,道:“蒙恬临死前有一策,望众位同袍同僚能为之见证!”</p>
扶苏呆立着,他知道蒙恬这是要为他背负其罪名,也是想临死前,为扶苏努力扫清一个他要费时费力极其巨大的障碍。扶苏心中满是酸醋萦绕,这位帝国的大帅,国之干城。一生都是忠于公义,为国家呕心沥血啊,便是临死了,也还想着为国事劳神。</p>
这样可敬的人物而今却要死去,一代大秦军神将要陨落,扶苏心中各种情绪交杂,看着一干重臣名将齐聚屋内。</p>
身边几位侍女扶起蒙恬,嘴唇干涩蒙恬看着堂内一干部将、同僚道:“今日我有一言,望能述于各位,行此利国利民之策!”</p>
</p>
“中书令请说,中书令一生忠于国事。吾等皆是敬重,但有可行,定为之努力!”身份高的许谨出言了,他是改制前的左相,也是现权柄终的尚书令。于同为三省长官的中书令蒙恬一起皆为相邦,此刻出言,算是给蒙恬的话加砝码。</p>
扶苏悄悄示意,场内几个重臣都是察觉。这是表示扶苏已经知道了,并且表示了赞同的意见。</p>
晋阳行三省长官,能过来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许谨,一个是蒙恬,还有一个门下省侍中周校远汉中,不仅年纪大了不良于行而且负责对关中拦截巴蜀的重担,不能前来。余下文官之中的重臣,如御史大夫蒙毅,中书侍郎莫离,左散骑常侍连皋,御史中丞蒯彻,尚书左丞萧何,尚书右丞何辜,吏部兼兵部郎中曹参,以及九原郡郡尉、郡守和监察御史。满朝文臣几乎数到来,挤满了一屋子。</p>
除了列右侧的文臣,还有一干人数多的武将。</p>
十五万大军,总计超过三十个部。也就是意味着三十个校尉级别的将领,至少五个裨将和前后左右中将军。眼下,以九原守将上官牟为首,一排排列下来,打着纱布绷带的前将军苏角,从榆中急忙敢来的左将军涉间,以及面『色』凝重即将赴任三关口任职军镇银川镇守将樊篱,还有被扶苏宴请过后神『色』复杂的原三关口主将冯江,以及一干神『色』紧张不知所措的各部校尉级别的将领。</p>
一干人神『色』各异地看着蒙恬,唯一共同的都是夹杂着不忍、敬重、沉重目光看着蒙恬。</p>
蒙恬此次说了那么多话,面『色』依旧诡异地红润,一点都看不出有什么疲倦。盯着这满堂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文臣,看着一个个相处数年十年的部将,道:“蒙恬北伐匈奴,勾连长城。杀夷狄无数,诛『奸』人不计。只可惜,北疆重镇,兵将三十余万,分列各处镇守,又有屯兵兼济钱粮,故使此地成尾大不掉之势。”</p>
蒙恬短短一句话,将满堂诸公具是勃然变『色』。</p>
蒙恬冷冷看着,一干文臣自然是警惕地盯着上官牟为首的武将。而一干武将则是大多冷静,敬重地看着蒙恬,年老沉稳地将领身处其境,自然是了解事情的人。此刻,他们已经知道,或多或少,这长城军团一大重镇将要发生巨变了。那些年轻些,不解其意的将领们则是满脸通红,似乎是要表示自己绝无二心的意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