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添人进口(2 / 2)

要是依着祖大乐,不如直接把这些人都杀了,像他这样砍归顺后金的蒙古部落的老百姓的人头请功,在明军中算很正常的行为,毕竟他们原本是属于敌对阵营的。有的明军将领甚至会直接杀戮从后金境内逃来的汉人,以他们的人头作为军功。

但是,新来的监军道张春阻止了祖大乐。张春向来主张对蒙古人不能一味动武,要先以武力歼灭其主力,再收编零散残部。明军总不可能把长城外的部落全都屠干净,要维持草原的稳定,还得以蒙制蒙才行。对于武装反抗者当然要杀,如果连主动来投降的都屠杀,将来恐怕蒙古人就不太可能再归附了。所以祖大乐决定把这批人也交给王瑾,既给王瑾卖个人情,也能向张春交代。

闯军以陕北人为核心,几乎每一代的陕北农民与蒙古牧人都会互相攻杀,双方之间的仇怨是很深的。但是,在交战的同时,他们也有贸易,也有联姻。

比如说闯营中的管队跟虎黑九霄,从父系血统上来说,他是蒙古瓦剌部人,祖先归附明朝成为军户。从语言文字上来说,他的家族已经在塞内居住了很多代,母语是汉语,也会简单的汉字,蒙古话完全是当作外语来学的,只能做基本的日常交流,也不会蒙古文字。从宗教信仰来说,他是回教徒。那么他到底是蒙古人、汉人还是回人呢?他自己都说不清。他身上的确有很多异族特征,但是并不影响闯营诸将拿他当兄弟看待。

所以,闯营诸人也并没有对王瑾收留这些人表示什么不满。就算是和他们有世仇的河套蒙古,只要不是那些血债累累的贝勒台吉,投降之后他们也未必会排斥,更何况与陕西八竿子打不着的阿鲁科尔沁部。

这些年蒙古也是连年战乱,穷苦牧民逃入关内求活路的不在少数,他们不会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做雇佣兵,既有为官军效力的,也有加入农民军的,现在闯营中的蒙古人就不少,再多三百也不算什么。

唯一值得怀疑的是,林丹汗来得是不是早了点?王瑾记得他好像应该在大凌河之战打完了之后才攻打阿鲁科尔沁啊。

这个暂时顾不上了,九月十五日一整天,王瑾都在忙着整编队伍。一下子多了上千人,各种麻烦都增加了。这些人肯定是不能用于明天的出兵,王瑾把他们都留在了营中,由于怀疑里面有奸细,他让辛思忠对他们严加看管,不要让任何人离开营地。

蒙古人有很多是骑着马来的,可惜的是都已经被明军收走了。王瑾在关宁军中当兵多年,女真话和蒙古话都会说,原来的部下中也有二十多个蒙古人或会说蒙古话的人,所以管理这些蒙古降人也不成问题。而且这些蒙古人中居然还有三十多人会说汉话,他们的居住地靠近明朝,经常和汉人做生意,否则逃跑的时候也不会逃到锦州来,所以很多人都会一点汉话。

辽东难民中的妇女还不到十个人,没有孩子,年纪最小的一个也十三岁了。妇女儿童的体力一般不足以支撑他们从后金统治区逃出来。蒙古降人之中则有三分之一是妇女儿童,王瑾按照在闯营的习惯,将妇女和十二岁以下儿童合为一营,与成年男人隔绝开。至于那些十三四岁的少年,就直接按成年人算了。

如果是在正常的年代,这种随随便便就安排一千多人的做法属于严重违纪,真要是细究起来,杀头都有份。可是托明末军制败坏的福,这么明显的违规操作居然没有任何人觉得不妥,难民的数字也根本没有准确统计。

辽东战乱开始以来,死的人不计其数,谁也不在乎这种小事了。就算把这些人杀了冒功,那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尤其是现在一切工作都围绕大凌河进行,丘禾嘉等人反倒觉得有人肯做冤大头,收下这帮浪费粮食的难民,是帮了自己的大忙。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