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交山军(2 / 2)

交山军与王自用、高迎祥都有来往,不过这两支队伍现在都离得很远,指望不上。于是他们找到了李自成,希望与李自成联合作战。

他们的要求很简单,请闯军帮忙把交城县城打下来。不久之前,县里刚刚征了夏粮,好些交不出粮食的人都被拿去县里严刑拷打。各家各户粮食罄尽。

眼看今年年景也不好,到了交秋粮的时候,就算把打来的粮食全交上去也未见得够数。国家的正税其实倒没有那么多,但层层加派实在让人扛不住。有辽饷,有省内的加派,甚至还有交城王府的派差。

交城王一脉是太原晋王家族的分支,自正统三年始封,至今已有近二百年。隆庆四年,最后一任交城王去世。至于他叫什么就不必说了,一来是这倒霉名字根本打不出来,二来打出来你们也不认识,三来是龙套犯不上有名字。

由于他冒袭堂兄的爵位,子孙不得再袭王爵。但是交城王府依然存在,他的后人依然以王府宗理的身份管理交城一系的宗室事务。

把明朝的宗室一竿子都打死是不对的,他们之中也有能为老百姓办事的,也有抗清牺牲的。但是,宗室成为百姓的沉重负担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的禄米要老百姓负担,还会摊派各种徭役。宗室中有权有势的能欺男霸女、强占民田、放高利贷,甚至公然设收费站勒索过往商旅、贩卖私盐。那些底层宗室,有的则利用宗室身份当起了地痞流氓,到处勒索。

其实宗室之中混得惨的不在少数,大明朝连军饷都拖欠,又怎么可能不拖欠宗室的禄米。仅就山西一省来说,每年禄米开支多达三百一十二万石,早就超过财政能力的极限了,借高利贷都发不出这么多米来。崇祯皇帝毛病虽多,毕竟不是傻子,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和曹文诏、祖大寿、黄得功、何可纲这些人谁更重要他还是分得清的。

那些高级宗室,平素横行不法,或者至少祖宗横行不法过,侵吞了国家和百姓的大量财产,虽然时时哭穷,其实禄米拖欠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但是那些底层的宗室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本来禄米就只有那么一点,一旦拖欠,立时困窘。有人偷偷种田经商来维持生计,也有人试图走上仕途。从万历后期开始,明朝的政策逐步转向鼓励宗室参加科举,崇祯更是看重选拔宗室官员。但能走这条路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下层宗室只能凑合混日子。

尽管宗室并不一定都是国家的蠹虫,但是在这小小的交城县,老百姓确实深刻感受到了宗室的压力。这一任的交城宗理名叫朱敏漕,贪酷而吝啬,县太爷也要让他七八分。交城这个小县养一家郡王何其艰难,好田地都让王府占了,放高利贷王府是头一份,进城卖菜都要交买路钱,各种差役层出不穷。如今虽是灾年,王府对佃户的盘剥丝毫不松懈,不仅租子不减,还要他们出修缮王府的劳役。与此同时,县里为了防流寇,也要加固城墙。过不了多久就是秋收了,壮丁都出劳役去了,连收庄稼的人手都不够。然后再一征秋粮,大家就可以投河上吊了。

所以交山军决定,攻打县城,端了王府和县衙门。杀了县官、师爷、书办、粮差等人,烧掉鱼麟册和粮簿,今年的秋粮就征不成了。打下王府,杀了朱敏漕,烧了他的账本,王府的佃户今年就不用再交租子,借了高利贷的也不必还了,王府中积存的钱粮还能救济那些马上要断粮的人。至于惹了这么大的篓子,以后会怎么样,那也顾不得了,先活过这几个月再说吧。

交山军在另一时空能坚持抵抗到康熙年间,自有其过人之处。他们与本地的老百姓是融为一体的,利用同乡之情和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老百姓成为了他们的眼睛耳朵,为他们提供粮食住处。交山军则帮着老百姓抵御土匪流寇,对抗官府恶霸。

李自成听完王之臣的请求,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如果是过去,他可能还担心动静太大惊动官军,现在连曹文诏都打了,除了打太原之外不会再有更大的动静了。朱敏漕一个郡王府的宗理,论爵位只是区区奉国将军,杀了便杀了,崇祯也不见得专门替他报仇。何况闯军现在比历史上人数增加了太多,粮食压力也因而暴增,李自成必须不断作战,才能搞到足够的粮食。交城王府这块肥肉,岂有不吃之理。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