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此消彼长(2 / 2)

但是皇太极并没有同意这个看起来似乎很合理的方案。豪格的想法太理想化了,是典型的只虑胜不虑败。

第一,林丹汗还活着,蒙古人中不肯臣服金国的大有人在,绕道蒙古并不安全。

第二,金军现在虽然有炮兵部队,但是未必比得过明军,正面攻击锦州并无把握。

第三,现在金国对明朝内地的流寇全无了解,岂能把希望全寄托在他们身上。

第四,背后还有东江明军和朝鲜,虽然不可能真正威胁到金国,但总归是个麻烦。黄龙、沈世魁、尚可喜等人不时登岸袭击庄屯,抢夺人口和粮食。最近金国每次向朝鲜勒索钱粮物资,朝鲜都阳奉阴违,也需要敲打一下。

第五,金军需要时间恢复大凌河之战以及远征察哈尔的损失。

所以,皇太极决定同明朝议和,为他平定蒙古、朝鲜争取时间。当然,不管是皇太极还是朱由检,都没有任何议和的诚意,双方在格式、礼仪问题上争执不休。反正都是为了拖延时间,皇太极要对付蒙古人,朱由检要对付登州叛军,都没时间搭理对方,所以就在这里扯皮玩。

在这段时间中,皇太极四面出击。向西继续招降蒙古人,寻找向西远遁的林丹汗的踪迹;向南恢复盖州城,移民屯垦,保持对东江的压力;向东接着勒索朝鲜;向北攻打同为通古斯民族的小部落乌扎喇部,夺取他们的人口以补充兵力。

另外还发生了一件大喜事,四大贝勒之一的莽古尔泰“暴病而亡”。

在皇太极等人的努力经营下,金国的实力在一点点增强,而大明王朝在朱由检为核心的朝廷的领导下正在一步步走下坡路。

除了登州之乱的巨大消耗和太行山战局不顺之外,黄河又决口于孟津。在闽粤沿海,各家大海贼还在打得不可开交,郑芝龙大战刘香,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也参与其中。

首先是饥民越来越多,然后是流民越来越多,最后就是流寇越来越多。尤其是河南,由于连年大旱,已经“野无青草,十室九空”。

然而,明朝官府为了应付山东、山西战事,变本加厉地催征。除了朝廷的正赋、辽饷,还有省内的加派,除了银子和粮食,还征豆料、征铁器、征牲畜,甚至预征明年后年的钱粮。为了从农民身上榨出最后一滴油,地方官吏和包税人无所不用其极。结果自然是“欲使穷民之不化而为盗不可得也,欲使奸民之不望贼而附不可得也”。中原大地遍地尸骸,遍地烽烟。

现在登州乱局平定,崇祯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终于略有缓解。那么,省下来的钱粮要花在什么地方呢?

修复金兵想从哪过就从哪过的长城防线?

重建登州,恢复从海上对金军的牵制?

还是赈济河南、山西、陕西的灾民和登州之乱中的被兵百姓?

都没有,崇祯选择的是“攘外必先安内”。

将山东战场的川军全部交给邓玘;让洪承畴从陕西继续加派兵力;让玄默调河南兵北上;让张宗衡续发宣大、宁武兵马南下;马祥麟、张凤仪也要参战;让金声桓把船只交给尚可喜,带兵上岸,加入左良玉部下。

一路路明军开赴豫北,明末农民战争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围剿开始了。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