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测量队(2 / 2)

他们使用的测量工具是万历年间的程大位发明的十字型丈量步车,当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时丈田,嫌原有的绳车太耗人力,读数不准,便让程大位发明了此物。

张居正改革已经过去了五十年,丈量步车早就不多见了。但是僧侣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产,有研究数学的需要,而且又有钱又有闲,学得起数学,这和欧洲传教士掌握知识是一个道理。因此,少林寺和云岩寺中都保留有绳车和丈量步车,也有会操作的人。既然有实物,让木匠仿制也不困难。

偃师县内有一些村子整村都是少林寺的佃户,看见“佛爷”们来了,全都毕恭毕敬。康小米是实际上的领队,但是明面上还是由一个老和尚带队。副管队则来自王瑾直属的督战队,闯军士兵都很怕他们。平时执行军法的时候就是由这些人行刑,作战时,督战队手执鬼头大刀列于阵后,谁敢后退就是一刀。有督战队监视,想趁着外派干点违纪之事的人就得掂量掂量了。

测量队刚一进村,村里长老便张罗着派人出去打猎。老和尚连呼阿弥陀佛,不敢不敢,让佃户们诧异不已。

王瑾早有严令,各测量队成员不论僧俗,驻村期间都要按照佛门清规办事,不荤不酒,不嫖不赌。吃的东西要记账,在佃租里扣除。

今年偃师的灾情颇重,各地都有人饿死,少林寺的佃户也有不少或死或逃。康小米宣布崇祯六年的租子一概不收了,顿时把佃户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即便有人跪下来,双手合十高呼“佛爷慈悲”。弄得康小米心中很不是滋味,明明是闯军打败了和尚,才让百姓免了这一劫,到头来功劳反倒算在和尚的头上了。

王瑾不在乎用这一点来收买人心,“闯王来了不纳粮”可以让闯军横扫中原,却不能让闯军守住中原。有这样的减负政策,的确能赢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会响应闯军,给闯军带路去打土豪分田地。可是当清军到来的时候,纵然老百姓因为清朝废除三年免征政策,像山东的满家洞义军他们那样继续打着大顺的旗号反抗清军,又给清军造成了多少杀伤呢?老百姓是纯朴勇敢的,可是靠纯朴勇敢只能打明军,打不过清军。

王瑾的目标,在于尽快建立新的秩序,只有有效地将老百姓组织起来,教民以战,才能捍卫胜利果实。和尚也是这个秩序的一部分,如果不用儒生、道士、和尚来占领精神阵地,难不成还留给传教士吗。王瑾就算活到两百岁,想培养出足够深入基层的官员也是白日做梦,这些旧的基层统治力量还是要留着的。只要和尚服从闯军,百姓服从和尚又何妨。

反正现在管事的和尚都是闯军的伤残军人充任的,少林寺都成了闯军的养老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僧侣当然还是会逐渐变成地主,但王瑾也不必管那么远的事。到那个时候,天下已经太平了,大顺王朝有的是时间慢慢琢磨地主和农民那点事。

山西人已经够穷了,河南人更惨,很多人家别说交租了,不救济的话根本活不到今年的粮食收获。康小米无权管这些,他只负责记录。

偃师县死的人不少,也不一定是单纯的饿死,人的粮食摄入量如果削减得过分,抵御疾病的能力也会大幅削弱,更容易成为瘟神的猎物。

懂测绘的僧人已经都还俗了,测量队里的僧人都是真正的宗教人士。他们一是作为应付地方官府的幌子,二是负责收敛尸体、超度亡魂之类的公益活动,其中还有一个略懂医术,可以施舍医药。

少林僧人既然习武,自然在治疗跌打损伤上有独到之处,对于各种流行病就很无力了,但就算用点安慰疗法,也能稳定人心。

有僧人出面,火葬病亡尸体的阻力也小了很多。佛家称火葬为荼毗,宣扬火葬可以灭除业障,消去死者对躯壳的执着,色身皮囊,俱烧以毁,真灵佛性,仅存无坏。少林寺立寺千年,对传教还是比较上心的,毕竟香客多收入就多,故而嵩山周边农民有很多笃信佛法。由和尚出面推广火葬,比官府便捷得多。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